中国用药安全网 心理健康专题 用药安全网首页|会员登陆|专题首页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保健知识 儿童期心理 中年期心理 老年期心理

少年期的心理健康

少年期的心理卫生

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浅谈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青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时期,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教过这一时期学生的老师和有这样大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一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突然变得陌生了,不再是老师、妈妈身边的“小毛头”,而是表现出自信的“大人”了。从少年期开始,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时期。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少年对人生、对自己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识能力,不断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人从出生到少年期,自我评价能力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过程。少年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思索着“我是什么”及“别人怎样看待我”这些问题,他开始从对照别人,对比别人以及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从这时起,他要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真正发现自己。
  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称赞,而从不被轻视或攻击,这时如果再没有成人的指点,他们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虚荣,经不起一点失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冷遇,失败总缠绕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不断寻找种种客观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正确地评价自我,是需要他人助一臂之力的。以上两种心理状态,需要老师与家长给予注意和关心,并给他们创造一些适当的外部环境,使他们改变对自己的不正确评价。
  二、产生“成人感”
  少年身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于是便出现心理发展第二时期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心,要求有一种“独立人格”。少年的成人感不是坏事,而是向成年人社会过渡的必要准备。
  面对这样的少年,教师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能再用对待小学生那样的监护、管束、惩罚等方式,那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少年对于过去的“听话”的道德要求十分反感,他们要求独立和受到尊重。老师家长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指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和家务劳动,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三、思维能力明显发展
  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思维敏捷,灵活活跃,接受新事物和操作能力很强,因而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但是,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不知珍惜自己的黄金年华。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时常告诫他们:“莫让青春付水流”。
                                          下一页

 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问题

青年成才十大心理障碍

青少年抑郁的六种表现

防止逆反心理

从心理探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期心理
关于公司| 网站简介| 服务项目| 意见反馈|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ngY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06-2008 用药安全网
京ICP证050798号 网站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5-0039号
网址:www.yongyao.net 邮箱:webmaster@yongy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