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会员登陆
凝血因子专题
   关注  现状  凝血因子知识了解  关于血友病  呼吁
了解凝血因子
专题首页>>凝血因子专题>>了解凝血因子>>正文

凝血因子
凝血八因子安全性初探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限度的避免"窗口期"病毒的污染。
  ③身份识别系统采用,全国献血点的计算机联网,确保献血员身份的真实有效。实现献血员数据共享。
  我们国家在血浆管理方面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国内的厂家也实施以上的管理措施。1996年开始全国强制使用机器采血,避免了交叉污染的发生,该措施的意义在于直接保护了献血员,间接保护了血源,使我国的血浆管理从硬件上上了一个档次。目前国家正通过发行国债募集资金,改善基层血站的硬件设施,提升我们的检测和管理水平,最终提高我国血源安全性。现在举国上下对血源安全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血源的安全不光和来源地有关,更重要是和总体管理有关。
  3.病毒灭活的广泛使用
  根据病毒的不同特性,如是否有脂包膜、是否耐热、是否耐酸、对辐射的敏感性和直径的大小等,开发了多种解决方法。根据统计,现在发达国家的任何血液制品必须至少使用以下①和②两种病毒灭活方法中的一种才有可能通过所在国卫生部门的批准上市。现在逐一介绍:
  ①加热法
  A.巴氏法 60℃10小时的水浴加热, 对脂包膜病毒有效,如HIV、HBV和HCV,对部分非脂包膜病毒有效,如HAV,对一部分非脂包膜病毒无效,如Parvo B19。巴氏法是一种比较全面广谱的病毒灭活方法,几乎所有厂家用此作为比较耐热的白蛋白的病毒灭活,但由于技术掌握的关系,例如稳定剂的使用等,该方法较少用于不耐热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包括八因子,掌握
不好会影响蛋白分子结构。本人记忆中,用该方法处理八因子的国外厂家不超过2家,主要
是几家老牌大公司。
  B.干热法 主要为80℃72小时干热,也有100℃1小时快速干热法。
  C.蒸汽加压加热法,10小时60°压力190mbar +1小时80°压力370mbar。
  ②SD法
  全称为溶剂和去污剂法。首先我们要谈以下一个奇怪的现象,甲肝病毒一般通
过消化道传播,乙肝病毒一般不通过消化道传遍,但胆汁分泌障碍的人通过消化道
感染乙肝的概率较高,有科学家发现这和胆汁溶解乙肝病毒的脂包膜有关。通过以

                上一页  下一页

凝血因子与凝血机理
凝血八因子安全性初探
12种凝血因子是由什么合成的?
凝血因子增加患血栓危险性
止血“干将”:凝血因子
关于公司|网站简介|会员服务|意见反馈|法律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ngY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06-2008 用药安全网
京ICP证050798号 网站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5-0039号
    网址:www.yongyao.net 邮箱:webmaster@yongy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