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焦虑、抑郁不是病。
戴光明教授说,偶尔因突发事件导致短暂的焦虑、抑郁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恐惧中,会引起失眠、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思维迟钝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双手冰凉、体虚多汗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如果焦虑、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仍得不到治疗,血压就会依赖性地升高,如果还有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就会发展成病态,导致肝癌、哮喘、高血压、心脏病等。
误区二: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
蒙华庆教授解释说,大家通常认为的“精神病”、“疯子”其实是重性精神病人,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它与一般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事实上,一般心理问题通过治疗很快就能恢复,但一些人往往不去治疗,结果越来越严重,甚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三:心病只需心药医。
重庆朱美云心理咨询所的高级心理咨询师朱美云说,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都非常排斥药物治疗,他们认为心理疾病是心病,需要“心药”进行抚慰和疏导,而身体并无疾患,因此不必使用药物。朱美云说,焦虑、抑郁等症状不严重时,通过严格的行为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必须使用药物,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双管齐下疗效更好。
来源:《职工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