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与用药 | 心理药物面面观 | 心理用药专家说法 | 心理问题背景知识 | 重点药物链接
心理用药专家说法
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心理健康专家刘福源教授专访
 

心理健康  人人有异
记者: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心理很健康",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
刘福源:人的健康有几个方面,比如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过去我们说到一个人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健康。现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但目前对此并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概念。心理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无绝对的标准:它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记者:那么对于每个个人的健康有没有一定的界定?
刘福源:我认为对"个体健康"可以这样理解:个体在自身及环境许可范围内是否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从状态的情况就可以来判断他(她)是否健康。

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是个性化的?
刘福源:是的。虽然说作为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心理共性,比如在逆境中不可能高兴。但是每个人在遇到不同的环境时,表现的状态就不一样。即便在同一个环境,每个人反应和表现也不一样。这会因每人的心理特点而有所差异。

记者:那么既然心理健康因人而异,那么在年龄上有无一定的特征?
刘福源:人既有生物性(高级动物),又有精神性(有思维、语言和创造能力),从而有情感、认知和意志等问题。除特小的小孩没有心理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心理问题。只是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没有成熟的心理,而成人则有成熟的心理,因此自克控制能力较强。但老年人的心理在有些地方有所衰退,比如灵敏性,但综合分析的能力则会增强。

心理健康  三大特征

记者:那么,心理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健康的心理有什么特点?
刘福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要有良好的个性,其次要有良好的处事能力,最后还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记者:良好的个性如何理解?
刘福源:这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和豁达心境等等。

记者:似乎都是完美的组合......
刘福源:这是主观个体来适应客观世界,尊重并适应现实。当然这里边也有相对平衡的艺术。

记者:处事能力方面呢?
刘福源:心理健康的人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对外界的变迁要有良好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要改变工作方式,努力改造自身,适应环境。这也涉及到科学判断,及时调整的问题。

记者:人际关系也属于心理健康的应有之义?
刘福源:是的。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职业、家庭、兴趣和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在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分工合作形成各种不一样的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这些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为规避孤独与不安全感,我们需要取得一种和谐。
据一项调查显示,对工作中人来说,最让人心累的是人际关系,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记者:我们前面谈到了健康的心理,那么不健康的心理又有何特点呢?
刘福源:应该说上面谈到了健康心理的反面就是心理不健康。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过渡带。当个人的心理特点发生了变化,比如活泼开朗骤然变成郁郁寡欢,由沉默不语转成谈笑风生,这种个人心理的转变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我们强调心理健康是基于个性的稳定性。

记者:但是好多人都认为外向的人似乎更健康。
刘福源:个性没有好孬,因为急脾气和慢性子都各有特点,无所谓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这要因事而异,该急的事儿才急,该慢的事儿还得要慢。关键在于个性稳定,认知、情绪和要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心理健康。

记者: 现在人们流行一些说法,如"活得累","郁闷"什么的,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吗?
刘福源:这些说法应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它还有一些表现,如食欲不好,浑身没劲,注意力分散、紧张不安、心理烦躁和失眠多梦等。

记者:那么"亚健康"与心理健康有何不同呢?
刘福源:"亚健康"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比如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等)以及有害物质的影响。最常见的"亚健康"是心理过度疲劳、心理紧张,便体检无阳性体征,影像(X光、CT)检查都正常。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则主要是心理方面有没有问题,比如心理压力太大,产生了心理冲突等。

心理问题多  并非都是病

记者:心理不健康了,是不是都需要看医生?
刘福源:这倒不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就心理问题而言,它和空气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只是程度和起因不尽相同,每人的态度选择也不一样。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一般都不长,所以自己能通过自我调整,以达到心理平衡,就不用看心理医生了。

记者:心理障碍与心理问题有何不同?
刘福源: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应激源(指能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征或局限性适应综合征的各种因素的总称)过强导致的。它是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导致严重化的一种表现,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能调整过来。
      应激源是主要来自三方面。(1)外部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有寒冷、酷热、潮湿、强光、雷电、气压等,可以引起冻伤、中暑等反应。属于人为的因素有大气、水、食物及射线、噪声等方面的污染等,严重时可引起疾病甚至残废。
(2)个体的内环境:内、外环境的区分是人为的。内环境的许多问题常来自于外环境,如营养缺乏、感觉剥夺、刺激过量等。机体内部各种必要物质的产生和平衡失调,如内分泌激素增加,酶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既可以是应激源,也可以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
(3)心理社会环境:大量事实说明,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征,具有应激性。尤其亲人的离丧常常是更加令人注意的应激源,因为在悲伤过程中往往产生明显躯体症状。有研究表明,新近丧偶者在其居丧之年死亡率比同年龄其他人高得多。
如果有心理障碍,在较长时间里又不能调整过来的,应找心理咨询师或生理医生寻求帮助。

记者:何谓心理疾病呢?
刘福源:人的心理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发生问题,偏离正常,比如说长期无原因的情绪不稳或是低落,或是行为与思想反复纠缠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当这些情况持续存在,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比如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或是丧失了对自己与周围的正确认识时,如能排除身体疾病或是其他特殊原因引起,我们就称这种状态为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和其他病一样,应由专业医师来诊断,标准也应是科学的。在临床实践上来说,持续两周以上且有主要症状,并影响到正常生活功能(如衣食住行)和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就可以初步诊断有心理疾病。

记者: 心理疾病主要有哪几种?
刘福源: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其他的还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和神经病(如神经衰弱)。

记者:在治疗上有何对策?
刘福源:对于治疗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但是效果有限,使用相应的药物应该说也是有效的。我们觉得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最好,也就是多种方法并用。

                                                                                                                           下一页

来源:《博客中国》
 
·《情绪与心理健康》 胡佩诚
·专家建议正确对待抑郁症
·心理健康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专家呼吁重视心理健康
·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Copyright YongY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06-2008 用药安全网
网址:www.yongyao.net 邮箱:webmaster@yongy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