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5000万人,50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高达50%,而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骨、髋骨等骨折约为50%~60%。又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伴随的脆性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中,老年女性因雌激素缺乏患病率最高。此外,老年男性发病率也近30%。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周乙雄介绍,医院里骨质疏松门诊原本是独立开设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许多骨质疏松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是骨质疏松症,因此去骨质疏松症门诊就诊的患者并不多,大多数人是去骨科就诊。
骨质疏松症是怎么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非特异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骼中海绵质骨部分。人在年轻时骨骼非常致密,但当年纪增大后,部分骨小梁会变细断裂,骨小梁间隙变大,而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骼内的孔隙变大变多,也就是说骨小梁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即骨骼密度变小,质量减少。这意味着单位体积骨骼所含的矿物质含量减少,当骨骼密度下降到临界值以下时,就容易导致骨折甚至自发性骨折。这可使人生活不能自理,继发栓塞疾病及脑血管病等。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黄华东等医务人员提出,由于骨质疏松症病程缓慢而常被忽略,直到发生骨折。据介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将有80%致残,其中5%~50%将于一年内死亡。
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越来越多
骨骼是由磷酸钙等矿物质的微小晶体和骨基质所构成,磷酸钙使骨骼具有强度,而其中的胶原蛋白则使骨骼具有弹性。正常的骨骼代谢包括骨骼吸收和骨骼形成两个过程,人一生中有不同时期的骨骼代谢调节阶段,如在成长期,骨骼形成速度大于骨骼吸收速度,则骨骼质量会增加,人在20~30岁时全身骨质量可达到最高值,而后随年纪增大或由于其他疾病因素,骨骼吸收速度会逐渐超过骨骼形成速度,因而使骨骼流失,久而久之即发生骨质疏松现象。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