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鳟鱼
综合查询:

鳟鱼介绍

药材名:
鳟鱼
拼音名:
Zunyu
英文名:
-
拉丁名: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别名:
鮅,赤眼鱼,红目鳟
[字体:
【名称考证】
鮅(《尔雅》)、赤眼鱼(《说文》)、红目鳟(《 脊椎动物分类学》) 
【科目来源】
鲤科动物
【药用部位】
赤眼鳟的肉。
【性味归经】
①《七卷食经》:“味酸,热。”②《纲目》:“甘,温,无毒。”入胃经 。
【功效主治】
温中和胃。治胃脘痛。 
【用法用量】
 内服:50克煮食(多食发疮)。 
【用药忌宜】
①《七卷食经》“多食发疮。”②《纲目》“多食动风热,发疥癣。
【资源分布】
我围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原生形态】
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纲目》
【功效分类】
温里药    
【关 键 词】
温中和胃    胃脘痛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