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鱵鱼
综合查询:

鱵鱼介绍

药材名:
鱵鱼
拼音名:
Zhenyu
英文名:
-
拉丁名:
Hemirhamphus sajori(Temminck et Schlegel)
别名:
箴鱼,铜吮鱼,姜公鱼,针工鱼,针鱼,单针鱼,针扎鱼
[字体:
【名称考证】
鱵鱼 (《纲目》) 箴鱼(《山海经》)、铜吮鱼(《临海异物志》)、姜公鱼(《纲目》)、针工鱼(《医林纂要》)、针鱼(《动物学大辞典》)、单针鱼、针扎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科目来源】
鱵科动物
【药用部位】
鱵鱼的肉。
【功效主治】
滋阴养血,解毒消痈。治血虚证,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250-500克,煮熟食用。
【资源分布】
分布我国沿海和长江等各大河流中。
【古籍考证】
医林纂要》:滋阴,能穿溃痈毒,作汤服之。
【原生形态】
鱵鱼体细长,略呈圆柱形,背腹缘微凸,尾部渐细。 体长约16~24厘米,头长,前端尖,顶部及两侧面平坦,腹面较狭。口小。眼较大,距上领尖端和鳃盖后缘的距离相等,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大,位于眼的前上方。上颌尖锐,呈三角形的片状,中央微有线状隆起。下颌延长呈一扁平针状喙。牙细小,有3牙尖,在两颌排列成一狭带。鳃孔宽,鳃盖膜分离,不与颊部相连。鳞圆形,薄而易脱落。侧线很低,位于体两侧近腹缘;侧线鳞102~112。背鳍15~17,与臀鳍相对,其起点微在臀鳍前。臀鳍16~18,与背鳍同形,臀鳍基短于背鳍基。胸鳍短宽。腹鳍小,腹位。尾鳍分叉。体银白色,背面暗绿色,体背中央自后颈起有一淡黑色线条。体侧各有一银灰纵带,头部及上下颌皆呈黑色。胸鳍的基部及尾鳍有细微的黑色点。栖息于浅海、河口,有时亦入淡水中,常跃出水面。
【参考出处】
《医林纂要》
【关 键 词】
     滋阴养血    解毒消痈    血虚证    痈疽肿毒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