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泽泻
综合查询:

泽泻介绍

药材名:
泽泻
拼音名:
Zexie
英文名:
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拉丁名:
Rhizoma Alismatis
别名:
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禹泻,兰江,牛耳菜,酸恶俞,如意菜,荬,蕍,藛,牛唇,水沓菜,水泽,耳泽
[字体:
【名称考证】
泽泻、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芝(《典术》)、及泻(《别录》)、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禹孙、禹泻、兰江、牛耳菜、酸恶俞(《和汉药考》)、如意菜《本草纲目》又名:荬(《诗经》)、蕍、藛、牛唇(《尔雅》)、水沓菜(《救荒本草》)、水泽、耳泽
【科目来源】
泽泻科植物
【药用部位】
泽泻的块茎。
【性味归经】
甘,寒。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③《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入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肾虚精滑者忌服。 《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 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法咸忌之。”
【用药配伍】
《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配茯苓,利水除湿;配猪苓,利水渗湿;配白术,利水健脾。
【炮制方法】
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 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麩制:取麩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麩皮,放凉。每泽泻片100公斤,用麩皮10公斤。盐麩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麩皮,按麩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公斤,用盐6公斤;用麦麩60公斤。水适量。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 100公斤,用酒5公斤。
【资源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商品中 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 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
【药材鉴定】
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 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 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 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 足者为佳。 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②《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
        ③《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
        ④《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
        ⑤《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
【化学成分】
块茎中分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Alisol 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酯(Alisol A monoacetate)、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Epialisol 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 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23%)。中国药材学:块茎含挥发油与树脂等,并含泽泻萜醇A(alisol A)、泽泻萜醇A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泽泻萜醇B(alisol B)、泽泻萜醇B乙酸酯(alisol B monoacetate)、表泽泻萜醇A(epialisol A)以及泽泻萜醇C乙酸酯(alisol C acetate)。还含泽泻醇(alismol)、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 2-糠醛(2-furaldehyde)、胆碱、卵磷脂。预试还生物碱、甙、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反应。
【相关选方】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②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③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⑤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千金方》)
        ⑥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外科正宗》) 
        ⑦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⑧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⑨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⑩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原生形态】
泽泻,多年生沼泽植物,高50~100厘米。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厘米,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5~54厘米,叶鞘宽5~20毫米;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5~18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6-7条。花茎由叶丛中生出,总花梗通常5~7,轮生,集成大形的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伞状排列;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绿色,广卵形,长2~3毫米,宽1.5毫米;花瓣3,白色,倒卵形,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沼泽边缘。
【参考出处】
《神农本草经》,《本草衍义》,《本草蒙筌》,《纲目》,《本草汇言》,《本草正义》
【功效分类】
【相关药材】
泽泻实    泽泻叶    
【关 键 词】
利水    渗湿    泄热    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    呕吐    泻痢    痰饮    脚气    淋病    尿血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