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皂荚子
综合查询:

皂荚子介绍

药材名:
皂荚子
拼音名:
Zaojiazi
英文名:
-
拉丁名:
Gleditsia sinensis Lam.
别名:
皂角子,皂子,皂儿,皂角核
[字体:
【名称考证】
皂荚子 (《雷公炮炙论》),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儿(《博济方》)、皂角核(《妇人良方》)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
【药用部位】
皂荚的种子。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入肺、大肠二经。
【功效主治】
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孕妇慎服。
【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药材鉴定】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 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 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古籍考证】
出自《雷公炮炙论》。
【相关选方】
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参考出处】
《雷公炮炙论》
【功效分类】
泻下药    
【相关药材】
皂荚蠹虫    皂荚蕈    华南皂荚    婆罗门皂荚    皂荚根皮    皂荚叶    皂荚     
【关 键 词】
润燥通便    祛风消肿    大便燥结    肠风下血    下痢里急后重    疝气    瘰疬    肿毒    疮癣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