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鸭脚木皮
综合查询:

鸭脚木皮介绍

药材名:
鸭脚木皮
拼音名:
Yajiaomupi
英文名:
鸭脚木 Ivy Tree Bark
拉丁名:
Cortex Schefflerae Octophyllae(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 Harms(原植物鹅掌柴)
别名:
西加皮,鸭脚皮,鸭脚树,鸭脚木,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
[字体:
【名称考证】
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原植物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
【药用部位】
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本植物的根(鸭脚木根)、叶(鸭脚木叶)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苦、涩,凉。①《生草药性备要》: “根皮: 味涩,性平。”②《岭南采药录》: “味苦。”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苦涩,凉。”入肺经。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酒炒敷或煎水洗。
【资源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树皮呈长方形块片状,向内方微弯,长3~5.5厘米,阔2.5~3.5厘米,厚 0.2~0.3厘米,外面灰暗色有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木栓易于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块片,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产广东、广西等地。
【古籍考证】
出自《岭南采药录》。《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取鸭脚木的树皮半斤,捣烂煎汤服后,再服生油一至二两,可解木薯中毒,亦可解大茶药中毒,解痧毒;洗漆疮。”
【化学成分】
树皮、嫩枝含挥发油,又预试皮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近年报道含三萜皂甙等。
【相关选方】
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 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
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乔木或灌木,高2~15米。掌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几秃净,先端急尖,基部锐至钝,全缘;叶柄长8~25厘米,小叶柄长约2~5厘米;托叶半圆形。花小,白色,芳香,伞形花序;萼有毛,或无毛,边缘有5~6个细齿;花瓣5,肉质,长2~3毫米;雄蕊5;雌蕊1,子房5室,花拄短,长不达1毫米。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花期冬季。生长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
【参考出处】
《岭南采药录》,《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相关药品】
快应茶    神农茶颗粒    
【关 键 词】
发汗解表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    风湿关节痛    跌打损伤    骨折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