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悬钩子
综合查询:

悬钩子介绍

药材名:
悬钩子
拼音名:
Xuangouzi
英文名:
-
拉丁名:
Rubus corchorifolius L.f.(悬钩子)
别名:
沿钩子,藨子,悬钩子,箭,山莓,木莓(,树莓,三月藨,吊杆泡,木暗桐,对嘴藨,薄秧藨,黄莓,大麦泡
[字体:
【名称考证】
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悬钩子,又名:箭、山莓(《尔雅》)、木莓(《尔雅》郭璞注)、树莓(《日华子本草》)、三月藨、吊杆泡、木暗桐、对嘴藨、薄秧藨、黄莓、大麦泡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
【药用部位】
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悬钩根)、茎(悬钩茎)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酸、甘、平①《本草拾遗》:“酸。”②《纲目》:“酸,平,无毒。”入肝、肾、肺经
【功效主治】
生津止渴、解毒消肿。治消渴、丹毒、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生食。外用:捣汁涂。
【资源分布】
分布河北、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药材鉴定】
干燥的果实,全体呈圆锥形或球形,为多数肉质的小核果集合于一圆锥状的花托上而成的聚合果,表面灰绿色。小核果表面微有茸毛。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色的总苞,5 裂,总苞下面常有细长的果柄,脆而易脱落。小核果易剥落,内含种子1枚,种子表面有网状纹。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色灰绿之无叶梗者为佳。本品在江苏地区作覆盆子使用。参见“覆盆子”条。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拾遗》:“悬钩,茎上有刺如钩,生江淮林泽。”②《本草会编》:“树莓,枝梗柔软有刺,颇类金樱,四五月结实如覆盆子,采之擎蒂而中实,味酸;覆盆则蒂落而中虚,味甘为异。”③《纲目》:“悬钩,树生,高四、五尺;其茎白色,有倒刺;其叶有细齿,青色无毛,背后淡青,颇似樱桃叶而狭长,又似地棠花叶;四月开小白花;结实红色,今人亦通呼为藨子。实似藨莓而大,可食。孟诜、大明并以此为覆盆,误矣。”
【相关选方】
治遗精:山莓干果实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原生形态】
悬钩子,又名:葥、山莓(《尔雅》),木莓(《尔雅》郭璞注),树莓(《日华子本草》),三月藨、吊杆泡、木暗桐、对嘴藨、薅秧藨、黄莓、大麦泡。落叶灌木。茎直立,高1~2米,有钩刺,幼时有绒毛。单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有时3浅裂,基出3脉,上面脉上有柔毛,下面有灰色绒毛,中脉及叶柄常有小钩刺;叶柄长约5~20毫米;托叶线形,贴生于叶柄上。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上,白色,直径约3厘米;萼片5,外面有毛;花瓣5,长圆形;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熟时鲜红色,多汁。花期3~4月。果期5~6月。生于向阳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河北、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本草会编》,《纲目》
【关 键 词】
生津    止渴    解毒    消肿    消渴    丹毒    疮疡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