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旋复花
综合查询:

旋复花介绍

药材名:
旋复花
拼音名:
Xuanfuhua
英文名:
拉丁名:
FlosInulae
别名:
蕧,盗庚,戴椹,飞天蕊,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六月菊,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字体:
【名称考证】
旋复花 (《本经》) ,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科目来源】
菊科植物
【药用部位】
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主治痰涎壅肺,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噫气,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
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②《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资源分布】
①旋复花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 ②线叶旋复花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③大花旋复花 分布东北、华北及新疆、青海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有时散落,直径8~15毫米(线叶旋复花较小,4~10毫米)。
   底部有4层(线叶旋复花3层)浅灰绿色、膜质的总苞片,有时残留花梗。
   外缘1层舌状花,黄色,长约1厘米,先端3齿裂,多卷曲;中央管状花密集,花冠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5毫米(线叶旋复花长约3毫米),质柔软,手捻易散。
   气微弱,味微苦咸。
   以朵大、金黄色、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除上述品种外,在部分地区尚有将旋复花属其它种植物的头状花序作旋复花用,如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用的是齿叶旋复花,其干燥花序略呈球形,直径7~12毫米。
   总苞灰绿色,被白色茸毛。
   舌状花1层,黄色或淡棕色,有时脱落;管状花密集中央,子房上的冠毛多数退化,留下鳞片状残迹,质硬。
   云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水朝阳花(参见水朝阳条),其干燥花序的直径8~14毫米。
   子房上的冠毛15~20条,长约3毫米。
   湖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湖北朝阳花,其干燥花序略呈半球形,不易散落,直径1~2厘米。
   总苞黄绿色或绿色,被白色短毛。
   舌状花1层,细长,长可达2厘米,黄色或淡棕色;中央为管状花,冠毛5~10条,长约2毫米。
【古籍考证】
①《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②《纲目》:旋复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③《本草发明》:旋复花,消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
   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
   又治目中翳蔑头风,毕竟痰饮结滞而生风热,此能散之,头目自清也。
    ④《本草经疏》:旋复花,其味首系之以咸,润下作咸,咸能软坚;《别录》加甘,甘能缓中;微温,温能通行,故主结气,胁下满;心脾伏饮则病惊悸,饮消则复常矣。
   除水,去五脏间寒热,及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肌,目中眵蔑,利大肠者,皆软坚、冷利、润下、消痰饮除水之功也。
   其曰补中下气者,以甘能缓中,咸能润下故也。
   通血脉、益色泽者,盖指饮消则脾健,健则能运行,脾裹血又统血故也。
    ⑤《本草汇言》: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
   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
   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鞕。
   性利以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本草》有定惊悸、补中气之说,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往往令人病惊,旋复破痰逐饮,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五志自宁,惊悸安矣。
   又饮消则脾健,脾健则能运行饮食,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
   又:童玉峰云,若热痰,则多烦热;湿痰,则多倦怠软弱;风痰,则多瘫痪奇症;惊痰,则多心痛癫疾;冷痰,则多骨痹痿疾;饮痰,则多胁痛臂痛;食积痰,则多癖块痞满。
   其为病状,种种变见,用旋复花,虚实寒热,随证加入,无不应手获效。
    ⑥《本草正》:旋复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
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化学成分】
大花旋复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复花素和旋复花素。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
【相关选方】
①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复花三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②治积年上气:旋复花(去梗,焙)一两,皂荚(炙,去皮、子)一两一分,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汤下,日三服。
   (《圣济总录》旋复花丸) ③治肝着,亦治妇人半产漏下: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旋复花汤) ④治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粳者:旋复花、半夏、茯苓、青皮。
   水煎服。
   (《产科发蒙》旋复半夏汤) ⑤治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旋复花、枇杷叶、川芎、细辛、赤茯苓各一钱,前胡一钱五分。
   姜、枣水煎服。
   (《妇人良方》旋复花汤) ⑥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旋复代赭汤) ⑦治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眵蔑:旋复花、天麻、甘菊花各等分。
   为末,每晚服二钱,白汤下。
   (《本草汇言》) ⑧治小便不行,因痰饮留闭者:旋复花一握,捣汁,和生白酒服。
   (《本草汇言》) ⑨治单腹胀:旋复、鲤鱼。
   将鱼肠去净,药入鱼肚内,煎服。
   小便利,肿胀即消。
    ⑩治风火牙痛:旋复花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止。
【原生形态】
①旋复花,又名:驴儿草、百叶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狭,有时呈小耳、半抱茎,全缘或具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直径3~4厘米;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处通常有1披针形的苞片,被柔毛;总苞半圆形,长8~10毫米,直径1~1.8厘米,总苞片数层,外层披针形,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干膜质,外面被毛或仅具缘毛;花托微凸;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花冠先端3浅裂,基部两侧稍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的中央。花冠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而短,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
    ②线叶旋复花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近无毛或被疏柔毛。
   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残线形,长6~12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尖,基部稍抱茎,边缘反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头状花序顶生,分枝多,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1.5~2厘米;苞片披针形;总苞半圆形,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内面2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光滑或微被缘毛;舌状花1层,黄色,花冠先端3裂,下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齿裂,雄蕊5,雌蕊1。瘦果椭圆形,顶端践形,具棱,被白色疏硬毛,冠毛白色。
   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路旁或田边。
      ③大花旋复花,又名:毛旋复花。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密被细毛及白色绵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具微锯齿,下面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3~5厘米:花序梗密被白色绵毛或细毛;苞片披针形,被毛:总苞半圆形,直径13~22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外面密被白色细毛或绵毛;舌状花1层,花冠先端3齿裂,基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雌蕊1。
   瘦果长方椭圆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长于溪沟旁或山野间。
【参考出处】
《本草衍义》,《纲目》,《本草发明》,《本草经疏》,《本草汇言》,《本草正》
【功效分类】
【关 键 词】
消痰行水    降气止呕    痰涎壅肺    咳喘痰多    痰饮蓄结    胸膈痞闷    噫气    呕吐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