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蟹
综合查询:

蟹介绍

药材名:
拼音名:
Xie
英文名:
-
拉丁名:
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原动物中华绒螯蟹)
别名:
郭索,蛫,蜅,蜅觜,螃蟹,毛蟹,稻蟹,垪钳
[字体:
【名称考证】
郭索(《太玄经》)、蛫(《说文》)、蜅(《广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谱》)、毛蟹、稻蟹(《医林纂要》)、垪钳(《陆川本草》)
【科目来源】
方蟹科动物
【药用部位】
中华绒螯蟹的肉和内脏。本动物的甲壳(蟹壳)、爪(蟹爪)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咸,寒。①《本经》: “味咸,寒。”②《别录》: “有毒。”③《日华子本草》: “凉,微毒。”入肝、胃经。①《本草经疏》: “入足阳明、厥阴经。”②《本草再新》: “入心、肝、肾三经。”
【功效主治】
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或作丸。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
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痰者慎服。①《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痰人,不可食。”②《日用本草》:“不可与红柿同食。偶中蟹毒,煎紫苏汁饮之,或捣冬瓜汁钦之,俱可解散。”③《纲目》:“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解。” ④《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结,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宠之人,咸不宜服。”⑤《随息居饮食谱》:“中气虚寒,时感末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资源分布】
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蟹类甚多,蝤蚶、拥剑、彭螖皆是,并不入药,惟蟹最多有用。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茛所为,人中之,不即疗多死。服冬瓜汁、紫苏汁及大黄丸皆得瘥。”②《纲目》:“蟹,横行甲虫也。雄者脐长,雌者脐团,生于流水者色黄而腥,生于止水者色纠而馨。”“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但久留易沙,见灯亦沙,得椒易脑,得皂荚或蒜及韶粉可兔沙、瞋,得自英则黄不散,得葱及五味子同煮则色不变。藏蟹名曰蝑。”
【化学成分】
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物0.7克,灰分 2.7克;钙 141毫克,磷191毫克,铁0.8毫克,维生索 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 毫克,核黄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又含微量(0.05%)胆甾醇。肌肉含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量较多。蟹从海水入淡水,或从淡水入海水时,体内的氮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从海水入淡水,3小时辰,肌肉中总氨基酸量即见减少。其中变化最显著的为脯氨酸与甘氨酸,同时排泄的氨量增多。
【相关选方】
①治骨节离脱:生蟹捣烂,以热酒倾入,连饮数碗,其渣涂之,半日内,骨内谷谷有声即好,干蟹烧灰,酒服亦好。(《唐瑶经验方》) ②治跌打骨折筋断: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钱,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③治小儿解颅:蟹螯并白及烂捣,涂颇上。(《本草衍义》) ④治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束,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濒湖集简方》) ⑤治疥癣:螃蟹焙干研末,调猪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漆疮延及满身:捣烂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疮湿癣之久不愈者。(《肘后方》) ⑦治妇人产后儿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热烧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原生形态】
中华绒螯蟹全体被坚硬的甲壳,背面黑绿色,腹面色较浅。头胸甲长约5.4厘米,宽约6厘米,呈方圆形,背面隆起;额缘及前侧缘各有4齿。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口器为3对颚足组成,第3对颚足扁而宽,盖在口的最外面。触角2对,位于头胸部前面中央。胸肢5对,第1对为强大的螯足,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其余4对为步足,长而扁平,末端尖锐呈爪状;前3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腹部退化,折伏于头胸部下方,无尾节及尾肢,雌雄异形,雌的圆形,雄的三角形,俗称为脐。腹肢退化,藏在脐的内侧,雌的共4对,卵产出后,即附着于此。雄的仅2对,且已变为交配器。穴居于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土岸,昼伏夜出,以动物的尸体或谷物为食。秋季成长丰满,常洄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带的卵,至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参考出处】
《神农本草经》,《纲目》
【相关药材】
【相关药品】
【关 键 词】
清热    散血    续绝伤    筋骨损伤    疥癣    漆疮    烫伤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