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蜈蚣
综合查询:

蜈蚣介绍

药材名:
蜈蚣
拼音名:
Wugong
英文名:
Centipede
拉丁名: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别名:
卿蛆,吴公,天龙,百脚,嗷高姆
[字体:
【名称考证】
卿蛆(《庄子》)、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树学》)、嗷高姆(朝名)
【科目来源】
大蜈蚣科动物
【药用部位】
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入肝经。①《纲目》: “厥阴经。”②〈医林纂要〉: “入肝、心。”
【功效主治】
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疠,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
孕妇忌服①《本草衍义》:“畏蛞蝓” ②名纲目》:“畏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③《本草经疏》:“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或脓将溃,威在所忌。”
【用药配伍】
配全蝎:平肝熄风;配朱砂:重镇安神;配甘草:攻补兼施。
【炮制方法】
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头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②〈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药材鉴定】
干燥全虫,呈扁平长条形,长约 14~16厘米,宽约6~10毫米。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的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头部及尾部有加工时所穿的孔。断面有裂隙或空虚。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看为佳。
        显微鉴定:粉末:黄绿色或灰黄色。①体壁碎片黄棕色或淡黄棕色,表面观外表皮表面有多角形网格样纹理,其下有细小圆孔,单个散布或2-4个集成群,排列不规则;横断面观外表皮棕色,有光泽,有的隐约可见纵纹理,内、外表皮纵贯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②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棕色,侧面观呈薄片状,明、暗相间的条纹隐约可见,有的较明显,纹理斜向、弧形、水波纹或稍平直;断面观成群或散在。③气管壁碎片较平直或略弧形,具有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丝间宽1-5μm,有近无色或淡灰色小斑点。
【古籍考证】
出自①陶弘景:“今蜈蚣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匆令伤,暴干之。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蜈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②《本草衍义》:“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大蒜涂之。”
【化学成分】
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Histamine)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又曾分离出6-羟基赖氨酸(5-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同属动物Scolopendra morsitans L.的血蛋白质,在电泳时得五个区分,第一区分似人的血清白蛋白,二区分为α1-球蛋白,三区分为 α2-球蛋白,四区分为 γ-球蛋白,五区分的蛋白质,与人的不同;又其血不含纤维蛋白元样物质,因此不能凝固。含组织胺、溶血蛋白、甲酸、胆甾醇、酪氨酸、亮氨酸,外皮含硫键的蛋白质及δ-羟基赖氨酸(δ- hydroxylysine)。另含脂肪油。油中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十六碳烯酸等脂肪酸。
【相关选方】
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④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⑧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⑨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
        ⑩治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原生形态】
少棘巨蜈蚣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长约6~16厘米,宽5~11毫米,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长约为第一背板之2倍。头板和第一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1对,17节,基部6节少毛。 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距形突起,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亦具小齿5枚。身体自第2背板起为墨绿色,末板黄褐色。背板自2~19节各有2条不显著的纵沟,第2、4、6、9、11、13、15、17、19各节之背板较短;腹板及步肢均为淡黄色,步肢21对,足端黑色,尖端爪状;末对附肢基侧板端有2尖棘,同肢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1棘,背面内侧1~3棘。栖居于潮湿阴暗处;食肉性。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参考出处】
《本草衍义》
【功效分类】
【相关药材】
入地蜈蚣    多棘蜈蚣    舌状蜈蚣藻    飞天蜈蚣    蜈蚣旗根    蜈蚣草根    蜈蚣藤    蜈蚣萍    蜈蚣草    蜈蚣兰    
【相关药品】
【关 键 词】
祛风    定惊    攻毒    散结    中风    惊痫    破伤风    百日咳    瘰疠    结核    症积瘤块    疮疡肿毒    风癣    白秃    痔漏    烫伤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