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天门冬
综合查询:

天门冬介绍

药材名:
天门冬
拼音名:
Tianmendong
英文名:
拉丁名:
别名:
大当门根,天冬,明天冬,满冬,天文冬,地门冬,肥天冬,大天冬,多儿母,万岁藤根,婆罗树根,商棘根,天棘根,颠勒,颠棘根,白罗杉根,八百崽,丝冬,倪铃,赶条蛇,多仔婆,老虎尾巴根,九子十弟,浣草根,女木根,筵门冬,门冬,润天冬,延门冬,无不愈,管松,浣草,絺休,十二根,三百棒
[字体:
【名称考证】
天门冬 (《本经》) ,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
【科目来源】
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
【药用部位】
天门冬的块根。
【性味归经】
甘、苦,大寒。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清肺降火,滋阴润燥。主治肺阴不足所致的燥咳痰粘,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所致的口干口渴;津亏消渴;肠燥便秘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熬膏或入丸、散。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水洗净J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资源分布】
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药材鉴定】
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白心。臭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
【相关选方】
①治嗽:人参、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儒门事亲》三才丸) ②治吐血咯血:天门冬一两(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③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去心)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素问病机保命集》天门冬丸) ④治肺瘙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补缺肘后方》) ⑤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用银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⑥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八两,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⑧治疝气:鲜天冬五钱至一两(去皮)。水煎,点酒为引内服。(《云南中草药》) ⑨催乳:天冬二两。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原生形态】
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万岁藤、婆罗树(《救荒本草》),天棘(《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多儿母、八百崽、丝冬。攀援状多年生草本。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厘米,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米,有纵槽纹。叶状枝2~3枚束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2.5(~3)厘米,宽1毫米左右,稍弯曲,先端锐尖。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排成2轮,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6,花药呈丁字形;雌蕊1,子房3室,柱头3歧。浆果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花期5月。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
【功效分类】
补虚药    补阴药    
【关 键 词】
清肺降火    滋阴润燥    肺阴不足    燥咳痰粘    劳嗽咯血    热病伤阴    口干口渴    津亏消渴    肠燥便秘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