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
用户登陆
●
免费注册
●
加入收藏夹
医药快讯
|
用药专题
|
用药警示
|
药品查询
|
疾病查询
|
疾病自测
|
健安博客
|
健安论坛
|
学习培训
常识保健
|
疾病用药
|
用药公告
|
中医中药
|
药品分类
|
专家咨询
|
药品口碑
|
药品招商
|
健康评估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酸浆
综合查询:
酸浆介绍
药材名:
酸浆
拼音名:
Suanjiang
英文名:
Franchet Groumdcherry Calyx and Fruit
拉丁名:
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 Physalis alkekengi L. Var.Franchetii(Mast.) Mak.
别名:
葴,寒浆,醋浆,苦葴,苦蘵,皮弁草,酸浆草,灯笼草,苦耽,金灯草,姑娘菜,灯笼儿,红姑娘,天泡草,红娘子,珊瑚架,山瑚柳,天灯笼草,九古牛,泡子草,扑扑子草,花姑娘,姑娘花,打朴草,叶下灯,铃儿草,荷朴
[字体:
大
中
小
]
【名称考证】
葴、寒浆(《尔雅》)、醋浆(《本经》)、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浆草(《尔雅》郭璞注)、灯笼草(《唐本草》)、苦耽(《嘉祐本草》)、金灯草(《履巉岩本草》)、姑娘菜、灯笼儿(《救荒本草》)、红姑娘(《卮言》)、天泡草(《纲目》)、红娘子(《柳边纪略》)、珊瑚架(《汪连仕采药书》)、山瑚柳、天灯笼草(《纲目拾遗》)、九古牛(《植物名实图考》)、泡子草、扑扑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姑娘(《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姑娘花(《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打朴草(《闽南民间草药》)、叶下灯、铃儿草、荷朴(《闽东本草》)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
【药用部位】
酸浆的全草。本植物的根(酸浆裉)、宿萼或带有成熟果实的宿萼(挂金灯)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酸苦,寒。①《本经》: “味酸,平。”②《别录》: “寒,无毒。”③《唐本草》: “味苦,大寒,无毒。”①《得配本草》: “入手太阴经气分。”②《闽东本草》: “入肺、脾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研末凋敷或捣敷。
【用药忌宜】
①《现代实用中药》:“有堕胎之弊。”②《闽东本草》:“凡脾虚泄泻及痰湿忌用。”
【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别录》:“酸浆,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五月采,阴干。”②陶弘景:“酸浆,处处人家多有。叶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黄赤色。”③《唐本草》:“灯笼草,所在有之。八月采。枝干高三、四尺,有花,红色,状若灯笼,内有子,红色可爱。根、茎、花、叶并入药用。”④《梦溪笔谈》:“苦耽,即本草酸浆也。河西番界中酸浆有盈丈者。”⑤《本草衍义》:“酸浆,今天下皆有之。苗如天茄子,开小白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子大如樱,亦红色,樱中复有细子,如落苏之子,食之有青草气。 此即苦耽也。”⑥《纲目》:“龙葵、酸浆,苗叶一样,但龙葵茎光无毛,入秋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无壳,累累数颗同梭,子有蒂盖,生青熟紫黑;其酸浆同时开小花,黄白色,紫心白蕊,其花如杯状,无瓣,但有五尖,结一铃壳,凡五棱,一枝一颗,下悬如灯笼之状,壳中一子,状如龙葵子,生青熟赤,以此分别,便自明白。按《庚辛玉册》云,灯笼草四方皆有,惟川、陕者最大,叶似龙葵,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结实,有四叶,盛之如灯笼,河北呼为酸浆。据此及杨慎之说,则灯笼、酸浆之为一物,尤可证矣。”
【化学成分】
含酸浆苦素A(Physalin A)、酸浆苦素B、酸浆苦素C、木犀草素(Luteolin)及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 果实含枸橼酸、草酸、维生素C、酸浆红色素(physalien)、酸浆醇 (physanol)A,B。花萼含α胡萝卜素、酸浆黄质(physoxanthin)及叶黄素等,种子油的不皂化物中分得多种4α-甲基甾醇,主要为禾本甾醇(gramisterol)和钝叶醇(obtusifoliol) 及4种新甾体。此外尚含多种4-脱甲基甾醇,如胆甾醇和24-乙基胆甾醇等。还含有多种三萜3β-一元醇,其中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35%,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27%、羊毛脂-8-烯-3β-醇(lanost-8-en-3β-ol)。
【原生形态】
酸浆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具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多单生,不分枝,略扭曲,表面具棱角,光滑无毛。叶互生,通常2叶生于一节上;叶柄长8~30毫米;叶片卵形至广卵形,长4~10.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边缘具稀疏不规则的缺刻,或呈波状,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几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1.5厘米;花白色,直径1.5~2厘米;花萼绿色,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裂,边缘及外侧被短毛;花冠钟形,5裂,裂片广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腺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药长圆形,基部着生,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柱线形,柱头细小,不明显。浆果圆球形,直径约1.2厘米;光滑无毛,成熟时呈橙红色:宿存花萼在结果时增大,厚膜质膨胀如灯笼,长可达4.5厘米,具5棱角,橙红色或深红色,无毛,疏松地包围在浆果外面。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长于路旁及田野草丛中;也有栽培作观赏植物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参考出处】
《神农本草经》,《别录》,《唐本草》,《梦溪笔谈》,《本草衍义》,《纲目》,《庚辛玉册》
【功效分类】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相关药材】
酸浆菜
酸浆根
酸浆
假酸浆花
假酸浆子
【关 键 词】
清热
解毒
利尿
热咳
咽痛
黄疸
痢疾
水肿
疔疮
丹毒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专题推荐
中药资讯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