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石莼
综合查询:

石莼介绍

药材名:
石莼
拼音名:
Shichun
英文名:
-
拉丁名:
①Ulvalactuca L.,(石莼) ②Ulva pertusaKjellm.(孔石莼)
别名:
石被,纸菜,海莴苣,海白菜,①石莼又名:菜石莼 ②孔石莼
[字体:
【名称考证】
石莼 (《本草拾遗》),石被(《连江县志》)、纸菜(《广东新语》)、海莴苣(《中国植物图鉴》)、海白菜(《中药志》)。
【科目来源】
石莼科植物
【药用部位】
石莼或孔石莼的叶状体。
【性味归经】
《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入肾经。
【功效主治】
行气利水,治小便不利、脐下结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资源分布】
 ①石莼 分布浙江至广东海南岛沿岸,黄渤海沿岸稀少。②孔石莼 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等地沿海,长江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沿岸也有生长,但由北向南逐渐稀少。
【药材鉴定】
干燥叶状体呈不规则的团状物,质极松软,甚薄,极易破碎。
【古籍考证】
出自《名医别录》:“石蚕,生江汉池泽。”②陶弘景:“李(当之)云,江左无识此者,谓为草根,其实类虫,形如老蚕,生附石,伧人得而食之,味咸而微辛。李之所言有理。但江汉非伧地尔,大都应是生气物,犹如海中蛎、蛤辈附石生,不动亦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节,亦似蚕,恐未是实,方家不用。沙SE自是东闲水中细虫,人入水浴,著人略不可见,痛如针刺,挑亦得之,今此名或同尔,非其所称也。”③《唐本草》:“石蚕,形似蚕,细小有角节,青黑色。生江汉侧石穴中,岐陇间亦有。北人不多用,采者遂绝尔。”④《本草衍义》:“石蚕,在处有,附生水中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以谓之石蚕也。今方家用者绝稀,此亦水中虫耳。山河中多。”
【化学成分】
①石莼 干品含水分11.51,灰分51.11(二氧化硅、钙、镁、钠、氯等),氮0.58,蛋白质3.61,粗纤维6.89,氯化钠10.55%。尚含酸性多糖和糖醛酸(Uronicacid)、甘二碳五烯酸、28-异岩藻甾醇(28-Isofuco-ster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 cycloartanol),和二甲基-β-丙酸噻亭(Dimethyl- β-propiothetin)。②孔石莼 含蛋白质16.03,脂肪0.23,戊聚糖12.27和可溶性非氮物质54.49%;灰分21.57%(中有钠4.9、钾2.9、硅1.7、磷0.6、铝0.8、铁1.6、钙1.8、镁22.1、硫17.8%);又含氨基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以及十四酸、十六酸、亚麻酸等脂肪酸,丙烯酸(Acrylicacid)、葛缕醛(Carvone)、糠醛、苯甲醛、丙醛、柠檬醛、茴香醛(Anisaldehyde)、香荚兰醛(Vanillin)、异香荚兰醛(Iso-vanillin)、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香茅醛(Citronellal)、异松油烯(Terpinolene)、α-蒎烯(α-Pine-ne)、柠檬烯(Limonene)、黄樟醚(Safr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桉叶素(Cineole)、丁香油酚(Eugenol)、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ool)、生物素和维生素B12。
【原生形态】
①石莼,藻体黄绿色,长10~30厘米,可达40厘米。体近似卵形,边缘常略有波状,或呈广宽的叶片状。体厚在45微米上下。 生长在海湾内,中潮带及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 ②孔石莼藻体深绿色,呈椭圆形、卵形、披针形或圆形叶片状,扁平如纸,厚约70微米,近基部厚约130~180微米,长径自10厘米~1米,边缘略有皱或稍呈波状。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 基部有盘状固着器,其附近有同心圈的皱纹,无柄或不明显。 生长在中潮带及低潮带和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
【参考出处】
《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衍义》
【关 键 词】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