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蛇蜕
综合查询:

蛇蜕介绍

药材名:
蛇蜕
拼音名:
Shetui-Snake
英文名:
Snake Slough
拉丁名:
Periostracum Serpentis
别名:
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蛇皮,龙子皮,蛇蜕皮,蛇壳,蛇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白龙衣
[字体:
【名称考证】
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本经》)、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吴 普本草》)、蛇皮(《雷公炮炙论》)、龙子皮(《别录》)、蛇蜕皮(《药性论》)、蛇壳、蛇退 (《纲目》)、龙衣(《分类草药性》)、青龙衣(《浙江中药手册》)、长虫皮(《河南中药 手册》)、白龙衣(《山西中药志》)
【科目来源】
游蛇科动物
【药用部位】
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性味归经】
甘咸,平,有毒。①《本经》: “味咸,平。”②《别录》:“甘,无毒。”③《药性论》: “有毒。”
        ①《本草经疏》: “入肝。”②《本草再新》: “入肝、脾二经。”
【功效主治】
祛风,定惊,退翳,消肿,杀虫。治小儿惊痫,喉风口疮,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汤洗涤或研末调敷。
【炮制方法】
用甘草水洗过,晒干,再用黄酒喷匀,置锅内微炒至黄色。(每蛇蜕100斤,用酒5 斤) ①《本经》:“火熬之良。”②《雷公炮炙论》:“凡欲使,先于屋下以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二寸,安蛇皮于中一宿,至 卯时出,用醋浸一时,于火上炙干用之。”③《纲目》:“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 或烧存性,或盐泥固煅,各随方法。
【资源分布】
锦蛇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主产浙江、广西、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云南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有碎断。完整者长达 1米 以上。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的半透明鳞片。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片呈长方形,作覆瓦状排列。质轻柔,易破碎,抚之有滑润感。气微腥,味淡或微咸。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古籍考证】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瘲,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
        ②《别录》:“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恶疮,呕咳,明目。”
        ③《药性论》:“治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 “止呕逆。治小儿惊悸客忤,催生,疬疡,白癜风。”
        ⑤《用药心法》:“去翳膜。”
        ⑥《纲目》:“祛风,杀虫。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 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 ”
        ⑦《医林纂要》:“缓肝保心,去毒热,除风湿。”
【化学成分】
蛇蜕含骨胶原。
【相关选方】
①治小儿风痫惊热:蛇蜕皮三寸(炙),细辛(去苗叶,锉)、钩藤(锉)、黄芪(锉)、甘草(炙)各半两,大黄(蒸三度,锉,焙)一两,蚱蝉四枚(炙,去翅、头、足)。上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渣,入牛黄少许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蛇蜕汤)
        ②治缠喉风,咽中如束,气不通:蛇蜕(炙黄)、当归等分。为末,温酒调一钱匕,得吐愈。(《医准》)
        ③治小儿喉痹肿痛:蛇蜕烧末,乳汁服一钱匕。(《食医心镜》)
        ④治小儿吐血并重舌:烧蛇蜕皮末,以乳服之。(《千金方》)
        ⑤治小儿重腭重断肿痛,口中涎出:蛇蜕皮烧灰,研令细,以少许傅之。(《圣惠方》)
        ⑥治小儿口疮:蛇蜕,水渍令湿软,拭口内疮。(《圣济总录》)
        ⑦治白内障:蛇蜕一个,冰片二分,银朱一分。先将蛇蜕烧存性,后和其他药物共研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放眼内少许。(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痘毒目翳:蛇蜕二钱(为末),瓜蒌仁五钱(研烂)。上用羊肝一片批开,入药末二钱,线扎紧,用米泔煮熟,频与儿食。(《小儿痘疹方论》蛇蜕散)
        ⑨治斑疹入眼,翳膜侵睛成珠子:马勃一两,皂荚子二七个,蛇退皮(全者)一条。上入小罐子内,封泥烧,不得出烟,存性,研为末。温水调下一钱,食后。(《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蛇蜕散)
        ⑩治痈疽结鞕未成脓:蛇蜕烧灰细研,以醋调涂肿上,干即易。亦可只以蛇皮贴之。 (《圣济总录》)
【原生形态】
①黑眉锦蛇,详黄颔蛇条。
        ②锦蛇全长可达1.8米。头部比颈部稍大。吻鳞宽大于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长宽略相等。前额鳞宽大于长,两鳞间的缝合线比鼻间鳞长。额鳞前方稍宽于后方。颅顶鳞宽大。前鼻鳞狭长,后鼻鳞宽广,鼻孔大,位于2鼻鳞之间而稍向后。眼前鳞2片,有时3片,极少为1片。眼后鳞2片。前颞鳞2片,狭长;偶有3片者。后颞鳞3片,短而宽。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7片最大。颊鳞1片,偶有2片者。下唇鳞10片。前5片与前颏鳞相接。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体鳞23~23~19行,除最外1、2行鳞列光滑外,余都起棱。腹鳞215~226片,肛鳞2裂,尾下鳞84~101对。体背面及头部的鳞片四周黑色,中央黄色,体之前半部有30条左右较明显的黄色横斜斑纹,至体后半部消失,只在鳞片中央有黄斑。腹面黄色,有黑色斑纹。 栖于高山及平原地区。性活拨,动作迅速。以其他蛇类为食,甚至吃自己的小蛇。亦食鸟类的蛋及鼠类。有奇臭,无毒。
        ③乌梢蛇,详乌蛇条。
        ④赤链蛇,详赤链蛇条。
【参考出处】
《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用药心法》,《纲目》,《医林纂要》,《神农本草经》
【功效分类】
【相关药材】
【关 键 词】
祛风    定惊    退翳    消肿    杀虫    小儿惊痫    喉风口疮    木舌重舌    目翳内障    疔疮    痈肿    瘰疬    腮腺炎    痔漏    疥癣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