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Field Sowthistle Herb
拉丁名:
Herba Sonchi Arvensis
别名:
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
【性味归经】
《河北中药手册》:“性寒,味苦。”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补虚止咳。治菌痢,喉炎,虚弱咳嗽,内痔脱出,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熏洗。
【药材鉴定】
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圆柱形,下部渐细,长3~10厘米,表面淡黄棕色,上部有近环状突起的基生叶痕,顶端有皱缩或破碎的基生叶,叶下面灰绿色,上面略深,无花或偶带破碎的残花。质脆,易碎。以色青绿、无花、无杂质者为佳。
【古籍考证】
出自《中药志》(《中药大辞典》)、《河北中药手册》(《中华药海》)。
【化学成分】
全草含胆碱、酒石酸;并含槲皮素、槲皮素-7-β-D-葡萄糖甙、异鼠李素、异鼠李素-7-β-D-葡萄糖甙、3-甲氧基木犀草素(chrysoeriol)、木犀草甙(cinaro- side,luteoloside)、异木犀草甙、蒙花甙(linarin)、金丝桃甙、芹菜素、山柰酚、糖基甘油酯(glycosylglyc-eride)等。乳汁中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莴苣苦素(lactucin)、l-肌醇及甘露醇等。
【相关选方】
①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苣荬菜一两,水煎服。
②治急性咽炎:鲜苣荬菜一两(切碎),灯心草一钱。水煎服。
③治内痔脱出发炎:苣荬菜二两。煎汤,熏洗患处,每天一至二次。(①方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阑尾炎:苣荬莱五钱至一两,红藤二两。水煎服。(《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
【原生形态】
苣荬菜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疏缺刻或浅裂,缺刻及裂片都具尖齿;基生叶具短柄,茎生叶无柄。头状花序顶生,单一或呈伞房状,直径2~4厘米,总苞钟形;花全为舌状花,黄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具纵肋,冠毛细软。花期7月至翌年3月。果期8~10月至翌年4月。生于路边、田野。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