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南烛叶
综合查询:

南烛叶介绍

药材名:
南烛叶
拼音名:
Nanzhuye
英文名:
-
拉丁名: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别名:
南烛枝叶
[字体:
【名称考证】
南烛叶(《本草新编》),南烛枝叶(《开宝本草》)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杜鹃花科植物
【药用部位】
乌饭树的叶。
【性味归经】
酸涩,平。《本草经疏》:“入心、脾、肾三经。”
【功效主治】
益肾涩精,补肝明目。治腹泻,肠胃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药材鉴定】
干燥叶呈长椭圆形至披针形,两端尖锐,边缘有疏细锯齿,多向背面反卷,长2~6厘米,宽1~2.5厘米;革质而有光泽,上面暗棕色,主脉凹陷,下面棕色,主脉及侧脉均显著凸出;叶有短柄,多向后弯曲。质脆,气弱,味涩而苦。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新编》。《本草经疏》:南烛,《本经》言其味苦气平,性无毒,然尝其味亦多带微涩,其气平者,平即凉也。
【化学成分】
含卅一烷(Hentriacontane)、无羁萜( 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槲皮素、异荭草素(Isoorientin,即Homo-orientin)。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
【相关选方】
①治一切风疾,久服明目: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及皮,拣择细锉)五斤。以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别于净锅中,慢火煎如稀饧,即以瓷瓶盛。每服,以温酒调下-茶匙,日三服。(《圣惠方》南烛煎) ②助阳补阴,发白变黑:春间采甫烛嫩叶,约二十斤。用蒸笼在饭锅蒸之,蒸熟晒干为末(阴干者无用),大约一斤南烛叶末,加入桑叶一斤,热地二斤,山莱萸一斤,白果一斤,花椒三两,白术二斤;为末,蜜丸。白滚水送下一两,每日早晨服之。(《本草新编》)
【参考出处】

《本草新编》,《本草经疏》

【相关药材】
南烛根    南烛子    
【关 键 词】
益肾涩精    补肝明目    腹泻    肠胃炎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