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鹿茸
综合查询:

鹿茸介绍

药材名:
鹿茸
拼音名:
Lurong
英文名: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拉丁名:
别名:
斑龙珠,毛角,九女春
[字体:
【名称考证】
鹿茸 (《本经》) ,斑龙珠(《澹寮方》)。
【科目来源】
鹿科脊椎动物
【药用部位】
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不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精神疲乏;精血不足之筋骨无力,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崩漏,白带过多;疮疡久溃不敛,阴疽内陷不起。
【用法用量】
1~3克,研末冲服。
【用药忌宜】
阴虚阳亢、血热、痰火、外感热病等均不宜服。
【炮制方法】
鹿茸片:用酒精灯火燎焦茸毛,刮净,以布带扎缠,用热酒从底部徐徐渗入,以灌满润透为度,然后切片、压平、晒干。 鹿茸粉:取干燥的鹿茸片,碾成细末。《本草衍义》: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
【资源分布】
①梅花鹿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以及西北、西南地区。②马鹿 分布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等地。
【药材鉴定】
①花鹿茸又名:黄毛茸、花茸。为梅花鹿的幼角。
   ㈠锯茸:全体呈圆柱形,多具1~2分枝。具1分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习称大挺,挺高14~20厘米,锯口直径约3厘米,离锯口约3厘米处分枝,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棕色咸棕色,多光润,表面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稀,分岔间具-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洁白,有细蜂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咸。具2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4~30厘米;直径较细,多不圆,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线(称起筋)及突起的疙瘩(称骨豆或钉),皮红黄色,毛稀而较粗。二茬茸和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毛较粗糙,体较重,无腥气。
   ㈡砍茸:即带有脑骨的茸,亦分二杠、三岔等规格,与锯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的骨,习称虎牙。脑骨洁白无残肉,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花鹿茸均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毛细、皮色红棕、油润光亮者为佳。挺细瘦、下部起筋、毛粗糙、体重者质次。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其他地区亦有少量生产。
    ②马鹿茸又名:青毛茸。为马鹿的幼角。形状比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北产的单门,大挺长23~27厘米,直径3厘米许。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细而光亮,质嫩,断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有较细的蜂窝眼,微有腥气,味微咸。莲花大挺长16~33厘米,下部有棱线,而质不老,断面蜂眼稍大。三岔质较老,皮色深,四岔毛粗而稀,挺下部具棱线及疙瘩。分岔顶端多显露光头,习称捻头。砍茸则脑骨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两茸间距离较花鹿茸为宽。西北产的多为砍茸,长30~100厘米。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表面有棱,多抽皱干瘪,分岔较长且弯曲,毛灰色或黑灰色而粗长,锯面色较深,上端紫红色,中段以下灰红色,下部灰白色,常见骨质。有腥臭气,味咸。马鹿茸均以茸体饱满、体轻、下部无棱线、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米黄色者为佳。茸体干瘪、毛粗不全,体较重、下部起筋、断面灰红色者质次。茸体大部分毛已脱掉,显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状,内部灰白色,体重已成骨化者不可作鹿茸入药。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产东北的称东马茸,又名关马茸,品质较优。产西北的称西马茸,品质较次。
【古籍考证】
①《本草经疏》: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
   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
   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
   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证,及益气强志也。
   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
    ②《本经逢原》: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
   《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
   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
    ③曹炳章: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
   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骤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
   盖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
   余每遇当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渐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
【化学成分】
东北产的上、中、下三等鹿茸,顺次含水分12.91%,11.01%,10.82%;有机物60.44%,51.8%,49.07%;水溶性浸出物12%,8.77%,7.02%;醇溶性浸出物2.31%,1.08%,0.89%;醚溶性浸出物1.16%,0.64%,0.61%;灰分26.65%,37.79%,40.11%。灰分中含钙、磷、镁等;水浸出物中含多量胶质。一说尚含极少量的卵胞激素雌酮。
【相关选方】
①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干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鹿茸(酒浸)、当归(酒浸)等分。
   为细末,煮乌梅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济生方》黑丸) ②治精血俱虚,营卫耗损,潮热自汗,怔忡惊悸,肢体倦乏,一切虚弱之症: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两。
   上细切,分作四付,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
   (《世医得效方》茸附汤) ③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
   上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
   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
   (《普济方》鹿茸酒) ④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二: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少许服。
   (《证治要诀》) ⑤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
   (《温病条辨》鹿附汤) ⑥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二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一两(烧过),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红一两(微炒),附子一两半(炮),山茱萸一两。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
   (《圣惠方》鹿茸丸) ⑦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十八铢,桑耳二两半。
   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⑧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鹿茸(醋蒸,焙)二两,白敛、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济生方》白敛丸) ⑨治尿血:鹿茸(炙)、当归、干地黄各二两,葵子五台,蒲黄五合。
   上五味,捣筛为散。
   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忌芜荑。
   (《古今录验方》鹿茸散) ⑩治下痢危困: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一两(酥炙)。
   上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百一选方》香茸丸)
【原生形态】
①梅花鹿,又名: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体长约1.5米,肩高约90厘米。雄鹿有角,生长完全的共有四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与眉又相距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一叉。雌鹿无角。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直立。颈细长,颈和胸部下方有长毛。尾短,臀部有明显白斑。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腺体,名为跖腺;主蹄狭尖,侧蹄小。冬毛厚密,棕灰色或棕黄色,有白色斑点,夏季白斑更明显。腹部毛白色,四肢毛色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纵纹。 大都人工饲养。野生者栖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附近;冬季多在山地南坡,春秋多在旷野,夏季常在密林。晨昏活动较多。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为食。春、夏季喜食盐。雄鹿每年4~5月脱落旧角,随后长出茸角,外被天鹅绒状的茸皮。
    ②马鹿(《纲目》),又名:赤鹿、八叉鹿。体型较大。体长可达2米余:肩高约1.2米以上;体重约200公斤。雄鹿有角,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成直角,主干长,稍向后倾斜,并略向内弯;第二叉起点紧靠眉叉;第三叉与第二叉的距离远,有时主干末端复有分叉;角基有一圈隆起,表面有粗糙的嵴突。鼻端裸露,有眶下腺,耳亦大而直立。颈下被毛较长。尾短,有软的尾毛。蹄大成卵圆形,二侧蹄较长。毛色均匀,冬毛厚密,棕灰色,嘴和下颌毛色棕黑,两颊较浅,额上棕色,耳廓背黄褐色。颈上有棕黑色鬃毛,脊背平直,上有一条棕黑色背纹。体侧黄棕色,臀部有黄白色斑。夏毛较短,赤褐色,睑、嘴及四肢内侧苍灰色。有人工饲养。野生者栖于较大的混交林中,或高山的森林草原。冬季到山谷密林中,夏季常在高山林缘。以青草、嫩枝、树芽为食。喜食盐。雄鹿每年3~4月脱换新角,新角5~6月生长最盛,为茸角。
【参考出处】
《本草经疏》,《本经逢原》
【功效分类】
补虚药    补阳药    
【关 键 词】
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肾阳不足    精血亏虚    畏寒肢冷    阳痿早泄    宫冷不孕    不便频数    腰膝酸痛    头晕耳鸣    精神疲乏    精血不足    筋骨无力    小儿五迟    冲任虚寒    带脉不固    崩漏    白带过多    疮疡久溃不敛    阴疽内陷不起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