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芦荟叶
综合查询:

芦荟叶介绍

药材名:
芦荟叶
拼音名:
Luhuiye
英文名:
-
拉丁名:
①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原植物:斑纹芦荟)②Aloe vera L.(原植物:库拉索芦荟)
别名:
原植物斑纹芦荟又名:油葱,象鼻草,象鼻莲,罗帏草,罗帏花,篾草,龙篾草,龙角,乌七
[字体:
【名称考证】
芦荟叶 (《岭南采药录》) ,原植物斑纹芦荟又名:油葱(《岭南杂记》)、象鼻草(《纲目拾遗》)、象鼻莲、罗帏草、罗帏花(《植物名实图考》)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
【药用部位】
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
【性味归经】
苦涩,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有小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涩,无毒。”入心、肝、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泻火,通经,杀虫,解毒。治白浊,尿血,妇女经闭、带下,小儿惊癎、疳积,烫伤,痔疮,疥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
《南宁市药物志》:“脾胃虚弱者禁用。”
【古籍考证】
出自《岭南采药录》。《植物名实图考》:“油葱,即罗帏草。《岭南杂记》:油葱形如水仙叶,叶厚一指,而边有刺。不开花结子,从根发生,长者尺余。破其叶,中有膏,妇人涂掌中以泽发代油。按油葱,粤西人以其膏治汤火的伤有效。又名罗帏花,如山丹。”“象鼻草,初生如舌,厚润有刺,两叶对生,高可尺余,边微内翕。外叶冬瘁,内叶即生,栽之盆玩,喜阴畏汉,盖即与仙人掌相类。产大理者,夏发茎,开小尖瓣黄花如穗。”
【化学成分】
斑纹芦荟叶含芦荟苦素(Aloesin) ,即2一丙酮基-8-D-吡喃葡萄糖-7-羟基-5-甲基对氧萘酮。芦荟属的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苦味的糖甙,叫芦荟宁(Aloenin),即甲基[4-(B-D- 吡喃葡萄糖氧)-7-羟基-5-甲基-2H-1氧杂萘-2-炔]乙酸。
【相关选方】
①治白浊:鲜芦荟叶,挤汁六、七茶匙,加淡瓜子仁三十枚,稍炖温,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血尿:芦荟叶五钱。生捣汁,加白糖一两,米泔水冲服。(广西) 
        ③治咳嗽痰血:芦荟鲜叶五钱至一两。去外皮,水泡去粘汁,水煎服。(《广东中草药》) 
        ④治轻度汤火烫伤:鲜芦荟叶,以冷开水洗净,挤汁遍涂伤部,日敷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去瘀散毒:芦荟叶和盐捣烂,敷疮即穿。(《岭南采药录》) 
        ⑥治胼胝初起:鲜芦荟叶浸尿半天,加热敷贴;或取鲜叶焙焦,加些黄酒,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原生形态】
斑纹芦荟,多年生肉质草本。根系须状;短茎或无茎。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狭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2.5厘米,厚5~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齿,基部阔而包茎。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匣米;总状花序,疏散;花柄长约2.5厘米,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简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有时突出,花药2室,背着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长约8毫米。花期7~8月。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有栽培。
【参考出处】
《岭南采药录》,《植物名实图考》
【功效分类】
泻下药    攻下药    
【相关药材】
点纹芦荟    芦荟十大功劳    芦荟根    芦荟花    芦荟叶    芦荟    
【关 键 词】
泻火    通经    杀虫    解毒    白浊    尿血    妇女经闭    带下    小儿惊癎    疳积    烫伤    痔疮    疥疮    痈肿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