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藜芦
综合查询:

藜芦介绍

药材名:
藜芦
拼音名:
Lilu
英文名:
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拉丁名:
Radix Rhizoma Veratri Veratrum nigrum L.
别名:
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梨卢,葱炎,葱白藜芦,鹿葱,憨葱,旱葱,山棕榈,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
[字体:
【名称考证】
葱苒(《本经》)、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吴普本草》)、葱苒(《广雅》)、梨卢(《本草经集注》)、葱炎(《别录》)、葱白藜芦、鹿葱(《本草图经》)、憨葱(《儒门事亲》)、旱葱(《山东中药》)、山棕榈(《农药植物手册》)、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辽宁经济植物志》)、人头发、毒药草(《四川中药志》)、七厘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
【药用部位】
黑藜芦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
苦辛,寒,有毒。①《本经》: “味辛,寒。”②《别录》: “苦,微寒,有毒”①《本草经疏》: “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②《本草再新》 “入肝经。”
【功效主治】
涌吐风痰、清热解毒、杀虫。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2分;或入丸剂。外用:研末,XIU鼻或调敷。
【用药忌宜】
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李、芍药、五参,恶大黄。”②《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钦葱汤即止。”③《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资源分布】
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毛穗藜芦分布辽宁、吉林等地。②毛叶藜芦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③兴安藜芦 。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④天目藜芦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⑤蒜藜芦 分布长江流域各地。
【药材鉴定】
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柬。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磺皱,下端多纵皱。质轻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以根粗坚买,断面粉性看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毛穗藜芦Veratrum maackii Reg. 基部叶长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1~5厘米。圆锥花序,花较稀疏;小花梗长 1.5~2.5厘米;花被片6,黑紫色,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6毫米,先端钝圆。分布辽宁、吉林等地。②毛叶藜芦V.puberulum Loes. F. 又名: 岩棕、小棕。基部叶广卵形至广卵圆形,长达25 厘米以上,宽达10厘米以上,茎部叶渐小,为披针形;叶背具灰白色绵毛。小花梗长2~5 毫米;花被6,白色,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10毫米,边缘有细锯齿及细柔毛。生于高山草坡。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③兴安藜芦 V.Dahuricum Loes. F.叶卵状椭圆形,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下枝较长,全形呈金字塔形;小花梗较花被短,花被淡黄绿色。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④天目藜芦 V.schindleri Loes .f.基生叶阔长卵形至椭圆形,长28~36厘米,宽4~10厘米,茎部叶被针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花少数,褐绿色或褐黑色,花被片矩圆形或线状卵形。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⑤蒜藜芦 V.Gran-diflorum (Maxim.)Loes. F. 叶广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0~30厘米,宽7~12 厘米,下面被短毛。小花梗与花被略等长,基部有郧形或椭圆形的小苞片;花被绿白色。生溪边、林下、山谷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各地。⑥小藜芦V.Meng-tzeanum Loes. F. 参见 “小天蒜”条。显微鉴定:⑴藜芦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皮层宽,占根的大部;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以皮层外侧较多;内皮层细胞壁呈U字形增厚。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及初生韧皮部束各9-12个,有的导管深入到髓部。 ⑵牯岭藜芦 根横切面:皮层外侧多裂隙;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初生木质部束及初生韧皮部束各12-15个。本品以条粗壮、外皮色土黄、质轻脆、断面粉性者佳。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①陶弘景:“藜芦近道处处有。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②《蜀本草》:“《图经》云,葬芦,叶似郁金、秦充、蔑荷等,根着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阴干。”③《本草图经》:“黎芦,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茎,似棕皮,其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长四、五寸许,黄白色,二月、三月阴干。此高’二种,一种水蘸芦,茎叶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溪涧石上,根须百余茎,不中入药用。今用者名葱白蓉芦,根须甚少,只是三二十—茎,生高山者为佳,均州土俗亦呼为鹿葱。今萱草亦谓之鹿葱,其类全别,主疗亦不同耳。”④《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藜芦,有毒部位:全株,以根部毒性较大。中毒症状:口胃发热疼痛,流口水,恶心,呕吐,疝痛,下痢,无力,出汗,意识丧失;严重时便血,脉率不整,震颤,痉挛,谓语,昏迷不醒,最后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民间内服葱煎水或用雄黄、葱头、猪油同液茶冷服,也可解毒。”
【化学成分】
黑藜芦根、根茎含介芬胺(Jervine)、假介芬胺 (Pseudojer-vine)、玉红介芬胺 (Bubijervjne)、秋水仙碱(Colchicine)、 计明胺(Germerine)及黎芦酰棋盘花碱 (Veratroylzyga-denine)等生物碱。天目藜芦根含天目藜芦碱(Tiemulilumine)、天目藜芦宁碱(Tiemulilumi-nine)等多种生物碱。蒜藜芦根含藜芦胺(Ve-ratramine)、玉红介芬胺、龙葵胺(Solanidine)、去氧介芬胺(ll-Deoxojervine)等生物碱及β-谷甾醇(β- Sitosterol)。根茎含介芬胺、藜芦胺、棋盘花辛碱(Zygacine)、玉红介芬胺及棋盘花酸δ- 内酯-16-当归酸酯 (Zygadenitic acid δ-lactone-16-angelate)等生物碱。中国药材学⑴藜芦 全株含藜芦酰棋盘花碱(veratroyl-zygadenine)约3.8% ,为藜芦酸(veratric acid)和棋盘花碱(zygadenine)结合而成。根含计末林碱(germerine),为计明胺(germine)和1-2甲基酪氨酸(1-2-methyltyrosine)及d-2-氧-2-甲基酪氨酸(d-2-oxyl-2- methyltyrosine)所结合的二酯化合物。根茎含红藜芦碱(卢比介文胺rubijervene)、藜芦碱(介文胺jervine)、伪介文胺(伪介劳碱,peeudojervine)、藜芦嗪(verazine)及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 ⑵牯岭藜芦 含天目藜芦碱甲(tienmulilmine)及天目藜芦碱乙(tienmulilminine)。
【化学鉴定】
⑴ 取本品粉末加3%盐酸提取,提取液加碘化铋钾试液有橘红色沉淀,加碘化汞钾试液有淡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⑵ 取本品粉末用少量氨水湿润后,以氯仿冷浸后,滤过,滤液作为供试液;另取原藜芦碱 A,B加氯仿溶解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异丙醇(8:8:2),在氨蒸汽饱和展开,以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一碘碘化钾试剂(1: 1)显色。(检查原藜芦碱A,B)
【相关选方】
①治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④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⑤治黄疸: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次食。(《补缺肘后方》) 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⑧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细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散) ⑨治鼻中息肉渐大,气息不通:藜芦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敢,用纸拈子,展药,点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⑩治牙疼: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 ⑾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⑿治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⒀治疥癣: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 ⒁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再服。⒂误吞水蛭。用藜芦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将水蛭吐出。
【原生形态】
黑藜芦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多数,细长,带肉质。茎直立。叶互生,广卵形、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宽约10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式带微波状,基部渐狭而下沿呈鞘状,抱茎;上面青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平行脉隆起。顶生大圆锥花序,总轴及枝轴均密被灰白色绵毛;雄花常生于花序轴下部,两性花多生于中部以上;枝轴基部有披针形苞片1枚,背面及边缘密被细绵毛;花多数,花梗基部具1小苞片,背面有细绵毛;花被6,紫黑色,卵形,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长5~6毫米,宽约2毫米,上面光滑,下面被绵毛;雄蕊6,花丝丝状;子房卵形,3室,花柱3裂,先端外展。蒴果卵状三角形,长1.5~2厘米,熟时2裂。种子多数。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 ①毛穗藜芦,基部叶长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1~5厘米。圆锥花序,花较稀疏;小花梗长1.5~2.5厘米;花被片6,黑紫色,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6毫米,先端钝圆。分布辽宁、吉林等地. ②毛叶藜芦,又名:岩棕、小棕。基部叶广卵形至广卵圆形,长达25厘米以上,宽达10厘米以上,茎部叶渐小,为披针形;叶背具灰白色绵毛。小花梗长2~5毫米;花被6,白色,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10毫米,边缘有细锯齿及细柔毛。生于高山草坡。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③兴安藜芦,叶卵状椭圆形,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下枝较长,全形呈金字塔形;小花梗较花被短,花被淡黄绿色。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④天目藜芦,基生叶阔长卵形至椭圆形,长28~36厘米,宽4~10厘米,茎部叶披针形,两面无毛。 圆锥花序,花少数,褐绿色或褐黑色,花被片矩圆形或线状卵形。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⑤蒜藜芦,叶广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0~30厘米,宽7~12厘米,下面被短毛。小花梗与花被略等长,基部有卵形或椭圆形的小苞片;花被绿白色。生溪边、林下、山谷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各地。⑥小藜芦,参见小天蒜条。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蜀本草》,《图经》,《本草图经》,《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相关药材】
尖被藜芦    
【关 键 词】
涌吐风痰    清热解毒    杀虫    中风痰涌    风痫癫疾    黄疸    久疟    泄痢    头痛    喉痹    鼻息    疥癣    恶疮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