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苦楝皮
综合查询:

苦楝皮介绍

药材名:
苦楝皮
拼音名:
Kulianpi
英文名:
Chinaberry Bark and Root-bark
拉丁名:
Cortex Meliae
别名:
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翠树,紫花树,森树,楝枣树,火棯树,花心树,苦楝树,洋花森
[字体:
【名称考证】
苦楝皮(《证类本草》),楝皮(《斗门方》),楝根木皮(《纲目》),双白皮(《南京民间药草》)。苦楝(《证类本草》)
【科目来源】
楝科植物
【药用部位】
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①《别录》:“微寒。”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③《医林纂要》: “大苦,大寒。”入脾、胃、肝三经。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病,蛲虫病,风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
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肝病者忌用。
【用药配伍】
配槟榔,行气消积;配黄连,杀虫;配乌梅,安蛔杀虫;配鹤虱,驱杀蛔虫;配木香、枳壳,行气、调中、止痛。
【炮制方法】
洗净,稍浸泡,润透,切丝,晒干。
【资源分布】
①苦楝北至河北,南至云南、广西,西至四川,都有分布。②川楝,详“川楝子”条。
【药材鉴定】
①根皮 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气微弱,味极苦。以干燥、皮厚、条大、无槽朽、去栓皮者为佳。②干皮 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以外表皮光滑、不易剥落,可见多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
【古籍考证】
出自《证类本草》;《神农本草经》。
【化学成分】
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在根皮、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即川楝素和另一尚未完全确定的微量成分。还含有其他苦味成分:印楝波灵A、印楝波灵B、梣皮酮、葛杜宁、苦里酮、苦内酯、苦洛内酯,以及苦楝子三醇等。在干皮中还有正卅烷、β-谷甾醇、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从日本产苦楝的韧皮部中,曾得到一个具有与山道年类似杀虫作用的化合物,还分离出香荚兰酸和dl-儿茶精,前者能驱除蛔虫与短膜壳绦虫。又从苦楝变种的叶子,分离出二种黄酮体:芸香甙和山柰酚-3-L-鼠李糖-D-葡萄糖甙。果实中的苦味成分有苦楝子酮、苦楝子醇。还有4,4,8-三甲基-3β,7α,23-三羟基-胆甾-14,24-二烯-21-羧酸-21,23-内酯。从日本苦楝的果实和果皮中,除得到苦楝子酮外,还有楝酮乙酸酯和去乙酰杜楝质等。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约占35%,主成分为亚油酸(45~50%)、油酸(32~40%)。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
【化学鉴定】
薄层层析:硅藻土-煅石膏(1.3:0.2)加水6.3份制备薄层板,水分干后,于烘箱内逐渐升温至110℃,烘1h备用。点样后喷以丙酮-甲酰胺(4:1)为固定相,以苯-丙酮(3:1)为展开剂。显色前挥去溶剂,于120℃烘去甲酰胺,至无白烟产生时取出,趁热喷以0.125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1:1),色点只应有两点,经实验证明,此两点为川楝素的互变体,可与标准品对照。
【相关选方】
①治小儿蛔虫:㈠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㈡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简便单方》)
        ②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③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④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药物志》)
        ⑤治瘾疹:楝皮浓煎浴。(《斗门方》)
        ⑥治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⑦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医药》(2):43,1959)
        ⑧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⑨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千金方》)
        ⑩治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湖南药物志》)
【原生形态】
苦楝,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2回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
【参考出处】
《证类本草》,《神农本草经》
【功效分类】
驱虫药     
【关 键 词】
清热    燥湿    杀虫    蛔虫病    蛲虫病    风疹    疥癣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