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叩头虫
综合查询:

叩头虫介绍

药材名:
叩头虫
拼音名:
Koutouchong
英文名:
-
拉丁名: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别名:
跳百丈,跳搏虫,胕膊虫,跳米虫,蛷,剥剥跳
[字体:
【名称考证】

叩头虫 (《纲目》) ,跳百丈(《纲目拾遗》)、跳搏虫、胕膊虫(《中国医学大辞典》)、跳米虫、蛷(《动物学大辞典》)、剥剥跳(《系统动物学》)

【科目来源】
叩头虫科昆虫
【药用部位】
有沟叩头虫等的全虫。
【性味归经】

《泉州本草》:“辛,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
舒筋活络、截疟。治筋骨酸痛、四肢无力、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烂敷。
【相关选方】
①绝疟:叩头虫一个。安眉心,膏药盖住。(《百草镜》) ②治小儿初学行步,气力不足:叩头虫十四只(醋浸),涧蛙一只,同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四肢痿痹,行动不便:叩头虫,酒炙为末,泡酒服。(《泉州本草》)
【原生形态】
有沟叩头虫体细长而略扁平,长约18毫米,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部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具复眼一对。触角雄虫11节,锯齿状;雌虫12节线形,长可达鞘翅末端。前胸后方,有角状突起,与中胸嵌合。翅2对,鞘翅上有纵沟,至末端渐狭.足3对,黄褐色,跗节5节;前、中两肢的基节球状,后肢的基节呈扁平板状。腹部5节,各节能活动自如。幼虫体细圆而长,略扁,外皮角质,金黄色,两侧多毛。如按压其后部,则胸部活动如叩头状;如仰放则能运动其前胸与中胸的关节而向上跳跃。幼虫多栖于地下,啮食作物的种子、根及茎等。常见的尚有细胸叩头虫及褐纹叩头虫等。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
【关 键 词】
舒筋活络    截疟    筋骨酸痛    四肢无力    疟疾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