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Corydalis pallida(Thunb.) Pers(深山黄堇)
【名称考证】
土黄连、鸡爪连(《广西中药志》)。深山黄堇,又名:护心草。
【用药忌宜】
《广西中药志》:“阴疽、寒湿流注勿用。”
【资源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至华南各地。本植物的全草在江西。浙江等地与黄堇等同使用。药材产广西。
【药材鉴定】
燥根呈细圆锥形或细园柱形,稍弯曲,少分枝,长6~10厘米,径5~10毫米。顶端有叶痕,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纵沟纹及致密的横皱纹,有时有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鲜黄色,味极苦。
【古籍考证】
《广西中药志》:清热,拔毒,消肿。治痈疮,热疖,无名肿毒,风火眼痛。
【化学成分】
深山黄堇含黄堇碱(Pallidine)、奇科马宁碱(Kikemanine)、ι-四氢掌叶防已碱(ι -TetrahydroPalmatine)、原阿片碱(Protopine )、咖坡明碱(Capaurimine)、咖坡任碱(Capaurint)、 清风藤碱(Sinoacut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紫堇碱(Coryddaline)、隐品碱(Cryptopine、 Cryptocavine)、dl-血草碱(dι-Stylopine)。叶含黄堇碱、奇科马宁碱。上述植物的变种Corydalis pallida var.tenuis含ι-四氢掌叶防己碱、原阿片碱、咖坡任碱、咖坡明碱。异波尔定碱、清风藤碱、奇科马宁碱。黄堇碱和反-3-亚乙基-2-吡咯烷酮(trans-3-Ethylidene-2-pyrrolidone)等多种生物碱。 开花期全草含血根碱(Sanguinarine)、二氢血根碱、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原阿片碱、 ι-四氢掌叶防己碱、d-紫堇碱、去氢紫堇碱、 d-四氢刻叶紫堇明古碱(d- Tetrahydrocorysamine)、 咖坡明碱(Capaurimine)、ι-斯氏紫堇碱(ι-Scoulerine)、咖坡任碱、咖坡定碱(Capauridine)、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黄连碱(Coptisine)、反- 3- 亚乙基-2-吡咯烷酮、奇科马宁碱等生物碱。并含廿九烷醇- 10(Ginnol, 10- Nonacosanol)和卅一(烷)醇-1(Hentriacontan-1-ol)。
【相关选方】
治风火眼痛:深山黄堇根三钱,枸杞菜叶三钱,捣烂加乳汁敷。(《广西中药志》)
【原生形态】
深山黄堇,又名:护心草。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多分枝,秃净,茎多少肉质,淡绿色有时染褐红色。2~3回羽状复叶,长15~20厘米;小叶的轮廓卵形,长1.5~2.5厘米,分裂或有不规则齿缺,背稍粉绿。总状花序长达25厘米;苞片披针状矩圆形,长3~5毫米;花萼2,细小;花冠淡黄色,花瓣4,上瓣长1.5~1.8厘米,后部有距,长6~8毫米;雄蕊6,2体,右面1体的花丝具蜜腺,伸入距内;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串珠状,长2.5~3.5厘米。种子扁球形,黑色,密生圆锥状小突起。花期3月。生丘陵或山地林下及沟边潮湿处,分布江苏、浙江至华南各地。本植物的全草在江西、浙江等地与黄堇等同使用。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