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
【名称考证】
决明子 (《本经》) ,草决明、羊明(《吴普本草》)、羊角(《广雅》)、马蹄决明(陶弘景)、还瞳子(《医学正传》)、狗屎豆(《生草药性备要》)、假绿豆(《中国药植志》)、马蹄子(《江苏植药志》)、千里光(《山西中药志》)、芹决(《陕西中药志》)、羊角豆(《广东中药》)、野青豆(《江西草药》)、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原植物决明(《本经》)
【性味归经】
苦甘,凉。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苦甘,微寒,无毒。”③《本草正》: “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入肝、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②《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功效主治】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
泄泻和血压低者慎用。《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用药配伍】
1、配石决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肝热头晕,或肝阳上亢之视物不清,眩晕,目赤,头痛等症。2、配谷精草,明目退翳,可用于肝肾不足,风热上壅,视物不清,羞明流泪等症。
【炮制方法】
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药材鉴定】
干燥种子,呈菱方形,状如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状,长5~8毫米,宽2.5~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光泽,两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浅色而稍凹陷的线纹,水浸时由此处胀裂。质硬不易破碎。横切面皮薄,可见灰白色至淡黄色的胚乳,子叶黄色或暗棕色,强烈折叠而皱缩。气无,味微苦,略带粘液性。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显微鉴定:钝叶决明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栅状细胞1列,径向40~ 56μm,切向7~11μm,细胞内、外侧1/3外各有1条光辉带,其外方角质层厚11~17μm;支持细胞1列,两端宽大,中部缢缩,略呈哑铃形,长14~24μm径向壁增厚;营养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含有少数草酸钙簇晶及方晶,并散有维管束。内胚乳及子叶薄壁细胞含簇晶、糊粉粒及脂肪油滴。钝叶决明粉末:黄棕色。①种皮表皮栅状细胞断面观长方形,壁较厚,胞腔明显,于细胞下部1/3处壁舟弯曲或折曲,光辉带两条分别位于细胞上、下部各1/3处;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微皱缩。表皮细胞被较厚的角质层。②种皮支持细胞断面观略呈哑铃状或葫芦状外壁和内壁稍厚,侧壁中部厚4~10μm;表面观类圆形,直径27~60μm,可见环状增厚壁(侧壁中部增厚部分)。③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表面观多角形网格样纹理,系种皮栅状细胞脱离后的痕迹。④草酸钙簇晶直径9~26μm。⑤内胚乳细胞壁粘液质化,胞腔内含深黄棕色物。⑥子叶断面观可见两面均有栅栏组织。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决明,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用之当捣碎。又别有草决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②《纲目》:“此马蹄决阴也,以明目之功而名,又有草决明、石决明,皆同功者。草决明即青葙子,陶氏所谓萋蒿是也。”“决明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茤,昼开夜合,两两相帖。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二种皆可作酒曲,俗呼为独占缸。但茳芒嫩苗及花与角子皆可瀹茹及点茶食,而马蹄决明苗角皆韧苦,不可食也。”
【化学成分】
新鲜种子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决明松、决明内酯。尚含维生素A。
【化学鉴定】
⑴取本品粉末0.5g,加稀硫酸20ml及氯仿10ml,微沸回流15min,放冷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振摇,碱液层显红色。如显棕色,则分取碱液层,加过氧化氢试液1~2滴,置水浴上加热4min,即显红色。⑵薄层层析:按⑴法制备的氯仿提取液,浓缩成小体积,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为对照品,用石油醚(30~60℃)-正已烷-甲酸乙酯-甲酸(1:3:1.5:0.01)展开10cm。氨蒸气熏或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两种决明子色谱均可见8个红色或橙红色工业区光斑点,仅第6个橙红色荧光斑点处尚见外围这绿色的斑点。
【相关选方】
①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②治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④治眼补肝,除暗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⑤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高血压: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⑧治癣: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散敷之。(《苏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原生形态】
决明,又名:夜关门、羊触足、假羊角菜、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杖,全体被短柔毛。叶互生;双数羽状复叶;叶柄上面有沟,叶轴上2小叶间有腺体;托叶线状,早落;小叶3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形,有微突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一边倾斜,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花腋生,成对;总花梗长约1厘米,被柔毛;萼片5,卵圆形,外面被柔毛;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具短爪,黄色;雄蕊10,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发育完全;子房细长,弯曲,被毛,具柄,花柱极短,柱头头状。荚果,线形,略扁,弓形弯曲,长15~24厘米,直径4~6毫米,被疏柔毛。种子多数,菱形,灰绿色,有光亮。花期6~8月。果期9~10月。野生于山坡、河边,或栽培。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