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鸡枞
综合查询:

鸡枞介绍

药材名:
鸡枞
拼音名:
Jizong
英文名:
-
拉丁名:
Collybia albuminosa (Berk. ) Petch
别名:
鸡枞,鸡枞蕈,鸡菌,蚁夺,蚁枞,鸡枞菜
[字体:
【名称考证】
鸡枞 (《纲目》),鸡堫(《通雅》、鸡枞蕈(《广菌谱》)、鸡菌(《纲目》)、蚁夺(《贵州通志》)、蚁枞(《云南府志》)、鸡枞菜(《本草求原》)
【科目来源】
白蘑科植物
【药用部位】
鸡枞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
《纲目》:“甘,平,无毒。”《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主治】
健脾和胃、益气清神。治胃脘痛、乏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资源分布】
分布江苏、贵州、云南、福建、海南等地。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①《广菌谱》:“鸡枞蕈,出云南,生沙地间,下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气味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②《广群芳谱》:“鸡枞菌,按《通雅》作鸡枞。《云南志》谓之鸡枞,鸡以言形,枞者花白敛足之貌,说本杨慎。或作蚁枞,以其产处下皆蚁穴。《贵州志》曰,下有蚁若蜂状,又名蚁夺。”
【化学成分】
本品含麦角甾醇。
【原生形态】
鸡枞菌盖圆锥形,伸展后中央有显著凸起,宽5~16厘米,粘,光滑,中央凸起部分深褐色,四周渐呈灰色,往往辐射状开裂;菌肉白色,厚;柄常扭曲,具假根,地上部分白色,长3~10厘米,向上渐细,基部膨大,地下部分褐色至黑色,长8~40厘米;菌褶稠密,凹生,几至离生,初期白色,后呈米黄色;囊状体棒形至袋形,壁薄;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成堆时粉红色。生地上,与白蚁巢相连。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广菌谱》,《广群芳谱》
【关 键 词】
健脾和胃    益气清神    胃脘痛    乏力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