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九香虫
综合查询:

九香虫介绍

药材名:
九香虫
拼音名:
Jiuxiangchong
英文名:
Jiuxiang Bug
拉丁名:
Aspongopus
别名:
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羌螂虫,打屁虫,屁巴虫
[字体:
【名称考证】
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羌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科目来源】
蝽科昆虫
【药用部位】
九香虫的干燥全虫。
【性味归经】
咸,温。①《纲目》:“咸,温,无毒。”②《本草新编》:“味甘辛,气微温。”
        入肝、脾、肾经。①《本草新编》;“入肾经。”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主治】
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治胸膈气滞、脘痛痞闷、脾肾亏损、腰膝酸楚、阳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阴虚阳亢者慎服。
【用药配伍】
配柴胡,疏肝解郁;配厚朴,温中散寒;配杜仲,补益肝肾。
【资源分布】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虫体呈六角伏椭圆形而扁平,表面红棕色或棕黑色,长约2厘米,宽约1.2厘米。头很小,呈类三角形。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2对,将翅除去后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1毫米宽的边,棕褐色与棕色相间排列成节纹状,胸部的足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油光,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样粉状物;气如茴香,味微咸。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化学成分】
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脂肪酸一部分是游离存在。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含九香虫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其臭气来源于醛或酮。此外含蛋白质等。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
【功效分类】
理气药     
【关 键 词】
理气止痛    温中壮阳    胸膈气滞    脘痛痞闷    脾肾亏损    腰膝酸楚    阳痿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