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胡颓子
综合查询:

胡颓子介绍

药材名:
胡颓子
拼音名:
Hutuizi
英文名:
拉丁名: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别名:
卢都子,雀儿酥,王婆奶,蒲颓子,半含春,半春子,甜棒捶,牛奶子,石滚子,羊母奶子,糖罐头,羊奶奶,咸匏头,柿蒲,灯蒲,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鸡卵子,清明子,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楂子,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蒲栗子
[字体:
【名称考证】
胡颓子(《本草经集注》) ,卢都子(《中藏经》)、雀儿酥(《雷公炮炙论》)、王婆奶(《履巉岩本草》)、蒲颓子、半含春(《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咸匏头(《福建民间草药》)、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闽东本草》)、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鸡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药》)、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楂子(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蒲栗子(苏医《中草药手册》)
【科目来源】
胡颓子科植物
【药用部位】
胡颓子的果实。
【性味归经】
酸涩,平。 ①《中藏经》: “酸涩。” ②马琬《食经》: “味甘。” ③《纲目》: “酸,平,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
收敛止遗,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治泻痢,消渴,喘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资源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古籍考证】
出自 ①《中藏经》:“胡颓子,其实酸涩,夏红可食,形如枣,核类山茱萸。拣叶背白者用。”②《本草经集注》:“胡颓子,凌冬不雕,子亦应益人。或云寒热病不可食。”
【化学成分】
花含挥发油。
【原生形态】
胡颓子常绿灌木,高达4米,通常具刺。枝开展,小枝褐色。叶厚革质,椭圆至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波状,上面初有鳞片,后即脱落。下面初具银白色鳞片,后渐变褐色鳞片;叶柄长6~12毫米,褐色。花1~3朵或4朵簇生,银白色,下垂,长约1厘米,有香气;花被筒圆筒形或漏斗形,筒部在子房上部突狭细,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无毛,柱头不裂。果实椭圆形,长约1.5厘米,被锈色鳞片,成熟时棕红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5月。
【参考出处】
《中藏经》,《本草经集注》
【功效分类】
消食药     
【相关药材】
【关 键 词】
收敛止遗    生津止渴    止咳平喘    泻痢    消渴    喘咳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