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附地菜
综合查询:

附地菜介绍

药材名:
附地菜
拼音名:
Fudicai
英文名:
-
拉丁名:
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Benth.
别名:
鸡肠,鸡肠草,地胡椒
[字体:
【名称考证】
附地菜 (《植物名实图考》) ,鸡肠(《本草经集注》)、鸡肠草(《别录》)、地胡椒(《贵州草药》)
【科目来源】
紫草科植物
【药用部位】
附地菜的全草。
【性味归经】
辛苦,凉。①《别录》:“微寒。”②《药性论》:“苦。”③盂诜:“温。”④《纲目》: “微辛苦,平,无毒。”入心、肝、脾、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活络、行气止痛、止痒。治遗尿,赤白痢,发背,热肿,痢疾,淋症,手脚麻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擦患处。
【资源分布】
我国西南至东北均有分布。
【古籍考证】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①陶弘景:“人家园庭亦有此(鸡肠)草。小儿取挼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②《通志》:“鸡肠,似草而小,不辛,《本草》以合于蘩萎共条,故苏恭误谓即蘩萎也。”③《纲目》:“鸡肠,生下湿地,三月生苗,叶似鹅肠而色微深,茎带紫,中不空,无缕,四月有小茎,开五出小紫花,结小实,中有细子,其苗作蔬,不如鹅肠。苏恭不识,疑为一物,误矣。生嚼涎滑,故可掇蝉。鹅肠生嚼无涎,亦自可辨。又石胡荽亦名鸡肠草,与此不同。”
【相关选方】
①止小便利:鸡肠草一斤,于豆豉汁中煮,调和什羹食之,作粥亦得。(《食医心镜》) ②治气淋,小腹胀,满闷:石韦(去毛)一两,鸡肠草一两。上件药,捣碎,煎取一盏半,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③治热肿:鸡肠草敷。(《补缺肘后方》) ④治漆疮瘙痒:鸡肠草捣涂之。(《肘后方》) ⑤治手脚麻木:地胡椒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胸肋骨痛:地胡椒一两。 煎水服。(《贵州草药》) ⑦治反花恶疮:鸡肠草研汁拂之。或为末,猪脂调搽。(《医林正宗》) ⑧治风热牙痛,浮肿发歇,元脏气虚,小儿疳蚀: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日擦三次。(《普济方》祛痛散)
【原生形态】
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白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丛生,具平伏细毛。叶互生,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3厘米,宽5~20毫米,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总状花序顶生,细长,不具苞片;花通常生于花序的一侧,有柄,长3~6毫米;花萼长1~2.5毫米,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尖锐;花冠蓝色,长约1.5毫米,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圆钝;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小坚果三角状四边形,具细毛,少有光滑,有小柄。花期5~6月。生长于原野路旁。
【参考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通志》,《纲目》
【相关药材】
【关 键 词】
祛风活络    行气止痛    止痒    遗尿    赤白痢    发背    热肿    痢疾    淋症    手脚麻木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