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凤尾草
综合查询:

凤尾草介绍

药材名:
凤尾草
拼音名:
Fengweicao
英文名:
Chinese Brake Herb
拉丁名:
Herba Pteridis Multifidae
别名:
井口边草,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凤尾蕨,野鸡尾,青蕨,鸡脚草,百脚草,龙须草,金鸡尾,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小凤尾
[字体:
【名称考证】
井口边草(《本草拾遗》)、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履巉岩本草》)、山鸡尾、井茜(《生草药性备要》)、井阑草、石长生(《植物名实图考》)、凤凰草(《分类草药性》)、井边茜(《岭南采药录》)、旋鸡头、阉鸡尾(《中国药植志》)、凤尾蕨、野鸡尾(《广西中兽医药植》)、青蕨(《陆川本草》)、鸡脚草(《南宁市药物志》)、百脚草、龙须草(《江西民间草药》)、金鸡尾、腊肾草(《四川中药志》)、百脚鸡(《中国药植图鉴》)、金鸡爪、井口鸡胶舌(《闽东本草》)、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广东中药》Ⅱ)、小凤尾(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科目来源】
凤尾蕨科植物
【药用部位】
凤尾草的全草或根。
【性味归经】
味淡微苦,性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②《分类草药性》:“性凉,无毒。”③《福建民间草药》:“咸,寒,微毒。”④《本草推陈》:“酸苦,寒。”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寒。”
        ①《泉州本草》:“入肾、胃二经。”②《闽东本草》:“入大肠、肾、心、肝四经。”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品1~2两);研末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虚寒证忌服。①《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用药配伍】
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配茅草根,凉血止血。
【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药材鉴定】
本品根茎短细,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全草 15-60厘米。
        显微鉴定:营养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类纺锤形,先端钝圆,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环带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多细胞, 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瘤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本品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古籍考证】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酚性成分。预试全草含黄酮类、鞣质、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和酸性成分。
【化学鉴定】
取本品粗粉1g,加100ml甲醇,于水浴上回流提取10min,乘热过滤。取滤液1ml 加盐酸4~5滴及少量镁粉,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
【相关选方】
①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凤尾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江西草药》)
        ③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④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热淋、血淋:凤尾草七钱至一两。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带及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萹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崩漏:凤尾草一两。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矿西中草药》)
        ⑧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原生形态】
风尾草,又名:细叶凤尾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地下茎粗壮,密被线状披针形的黑褐色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23厘米,灰棕色或禾秆色,无毛;生孢子囊的孢子叶2回羽状分裂,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轴具宽翅,羽片3~7对,对生残近对生。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状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直达边缘;不生孢子囊的营养叶叶片较小,2回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生长于半阴湿的岩石及墙角石隙中。
【参考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功效分类】
【相关药材】
【关 键 词】
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消肿解毒    黄疸型肝炎    肠炎    菌痢    淋浊    带下    吐血    衄血    便血    尿血    扁桃体炎    腮腺炎    痈肿疮毒    湿疹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