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鲂鱼
综合查询:

鲂鱼介绍

药材名:
鲂鱼
拼音名:
Fangyu
英文名:
(Richardson)
拉丁名:
Megalobrama terminalis
别名:
鳊鱼,平胸鳊,法罗鱼
[字体:
【名称考证】
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
【科目来源】
鲤科动物
【药用部位】
三角PI的肉。
【性味归经】
①《日用本草》: "味甘,平。"②《纲目》: "甘,温,无毒。"胃、脾、肺三经;《本草撮要》: "入足阳明经。"
【功效主治】
补益脾胃。治消谷不化者,助脾气,令人能食。
【用法用量】
内服:HUI或芥子酱食之。
【用药忌宜】
食疗本草: "患疳痢者不得食。"
【资源分布】
分布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阳湖、梁子湖等湖泊中。
【古籍考证】
出自《食疗本草》;《纲目》:"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弯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 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原生形态】
三角鲂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头很细小。口小,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等长,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亦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长。 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著的腹棱。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主要食物为苦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丝状绿藻、淡水海绵等。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分布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阳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参考出处】
《食疗本草》,《纲目》
【关 键 词】
补益脾胃    消谷不化者    助脾气    令人能食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