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杜衡
综合查询:

杜衡介绍

药材名:
杜衡
拼音名:
Duheng
英文名:
Forbes Wildginger Herb
拉丁名:
Herba Asari Forbesii
别名:
怀,蘅薇香,杜,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蘹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
[字体:
【名称考证】
杜衡 (《别录》),怀、蘅薇香(《大戴礼记》)、杜、土卤(《尔雅》)、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蘹香(洪刍《香谱》)、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科目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
【药用部位】
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
《别录》:“味辛,温,无毒。”入肺、肝、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疏风散寒,消痰利水,活血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用药忌宜】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用药配伍】
1、配金银花,一温一寒,一偏活血消肿,一偏清热解毒,相辅相成,相使为用,消肿止痛功强力盛,常用于蛇伤肿痛甚者。2、配瓜蒂,祛痰饮,除宿食,善治痰热郁于胸中,壅塞肺系所致的喉痹喘息。
【炮制方法】
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
【药材鉴定】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厘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脆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显微鉴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或弯曲;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7个;油细胞类圆形,直径33~54μm;非腺毛以叶脉处为多,1~5细胞,长54~166μm,表面有疣状突起。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较多;油细胞直径25~40μm;无毛茸。本品以根多、香气浓者为佳。
【古籍考证】
出自《名医别录》。①《山海经》:“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食之已瘿。”②陶弘景:“杜衡,根、叶都似细辛,惟气小异尔。”③《唐本草》:“杜衡,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生山之阴,水泽下湿地。根似细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谬矣。及己独茎,茎端四叶,叶间白花,殊无芳气;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疗疮疥,不可乱杜蘅也。”④《本草衍义》:“杜衡用根,市者往往乱细辛。将杜衡与细辛相对,便见真伪。况细辛惟出华州者良。杜衡其色黄白,拳局而脆,乾则作团。”⑤《纲目》:“按《土宿本草》云,土细辛叶圆如马蹄,紫背者良。江南、荆、湖、川、陕、闽、广俱有之。”“古方吐药,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己也。及己似细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已当杜衡,杜衡当细辛,故尔错误也。杜衡则无毒,不吐人。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也。”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黄樟醚(Safrole)及少量丁香油酚(Eugenol)。全草含挥发油约4%,根茎及根含挥发油约6%。油中主含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顺式及反式异甲基丁香酚(cis-amd trans-iesmethyleugenol)、龙脑(borneol)、异龙脑(isoborneol)、黄樟醚(safrole)、榄香素(elemicin)和卡枯醇(kakuol)。
【相关选方】
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哮呴: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④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 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⑥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菊科牡蒿)叶、竹叶细青(兰科斑叶兰)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马钱科醉鱼草)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⑦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④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⑧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蛀齿疼痛: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
【原生形态】
杜衡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殖质的林下或草丛中。
【参考出处】
《名医别录》,《山海经》,《唐本草》,《本草衍义》,《纲目》
【关 键 词】
疏风散寒    消痰利水    活血定痛    风寒感冒    痰饮喘咳    水肿    风湿    跌打损伤    头疼    龋齿痛    痧气腹痛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