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冬虫夏草
综合查询:

冬虫夏草介绍

药材名:
冬虫夏草
拼音名:
Dongchongxiacao
英文名: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拉丁名:
Cordyceps
别名:
夏草冬虫,虫草
[字体:
【名称考证】
冬虫夏草 (《本草从新》) ,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
【科目来源】
菌类植物药麦角菌科植物
【药用部位】
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味归经】
甘,温。①《本草从新》:“甘,平。”②《药性考》:“味甘,性温。”③《本草再新》: “有小毒。”④《青海药材》:“味甘酸,性平,气香。”《本草再新》:“ 入肺、肾二经。”
【功效主治】
益肾阳,补肺,止血化痰,补虚损。治痰饮喘嗽,虚喘, 痨嗽,咯血, 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四川中药志》:“有表邪者慎用。”
【用药配伍】
配淫羊藿,益肾补阳,强壮筋骨;配沙参,养阴清热,化痰止血作用增强。
【炮制方法】
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资源分布】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药材鉴定】
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古籍考证】
①出自《本草从新》:“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
        ②《文房肆考》:“孔裕堂,桐乡乌镇人,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解组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遂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痊愈,因信此物之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嗣后用之俱奏效。”
【化学成分】
含水分10.84%,脂肪8.4%,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碳水化物28.90%,灰分4.10%。脂肪含饱和脂肪酸13.00%,不饱和脂肪酸82.2%。此外,还含虫草酸(Cordycepic acid)约7%,是奎宁酸(Quinic acid)的异构物。又含冬虫夏草素,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在试管内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状球菌的生长。另含维生素B12 0.29微克/100克。含粗蛋白25%-30%。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脂肪8.4%,其中有硬脂酸、棕榈酸(palmitia acid)、油酸、β-亚油酸。碳水化合物或甙:有甘露糖、蕈糖、虫草多糖、D-甘露醇、虫草酸(cordycepic acid)。甾体化合物有麦角甾醇、胆甾醇软脂酸酯,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等。虫体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锌、铜、锰、镁、锶、铬、钒、硼、铁、镉、镍、钙、钴、铅等。尚含有1,3-二氨基丙烷、腐胺、精脒等、精胺、尸胺和类精脒等。
【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粗粉适量,加乙醚脱脂后,加乙醇提取,趁热过滤,减压浓缩,除去沉淀,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乙醇试液,显紫色。(示氨基酸)
        (2)取本品粗粉,乙醚脱脂后,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适量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用正丁醇-醋酸-水(4:1:6)展开,喷0.5%高碘酸钾试液和0.5%联苯胺乙醇试液,在蓝色背景下,可见白色斑点,Rf值约0.14。(示甘露糖)
【相关选方】
①治病后虚损: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纲目拾遗》) 
        ②治虚喘: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配老雄鸭蒸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贫血,阳痿,遗精: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炖肉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原生形态】
冬虫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4~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
【参考出处】
《本草从新》,《文房肆考》
【功效分类】
补虚药    补阳药    
【关 键 词】
益肾阳    补肺    止血化痰    补虚损    痰饮喘嗽    虚喘    痨嗽    咯血    自汗盗汗    阳痿遗精    腰膝酸痛    病后久虚不复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