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地肤子
综合查询:

地肤子介绍

药材名:
地肤子
拼音名:
Difuzi
英文名:
Belveder Fruit
拉丁名:
Fructus Kochiae
别名:
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原植物地肤,又名:葥,王彗,王帚,扫帚,涎衣草,鸭舌草,独帚,白地草,黄蒿,地面草
[字体:
【名称考证】
地肤子、地葵(《本经》)、地麦(《别录》、益明(《药性论》)、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千头子(《万病回春》)、帚菜子(《新疆药材》)、铁扫把子(《四川中药志》)。地肤(《本经》),葥、王彗(《尔雅》)、王帚(《尔雅》郭璞注)、扫帚(陶弘景)、涎衣草(《唐本草》)、鸭舌草、独帚(《本草图经》)、白地草(《纲目》)、黄蒿(《本经逢原》)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藜科植物
【药用部位】
地肤的果实。本植物的嫩茎叶(地肤苗)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③《纲目》:“甘,寒。”
        入肾、膀胱经。①卢复:“入膀胱。”②《要药分剂》:“入肾、膀胱二经。”
【功效主治】
除湿利尿,清热解毒,益精强阴。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
《本草备要》:“恶螵蛸。”
【用药配伍】
配阳起石,一补阴,一壮阳,相须为用,阴阳俱补;配白鲜皮,用治湿热疮痒,黄水疮,肌肤湿烂,皮肤搔痒等症;配黄芩,清热止痢;配生地,用治目赤,疗效大增;配牡蛎,山药,五味子,清者清,补者补,通者通,涩者涩,滋润条达而无偏胜为害之弊。
【资源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果实呈扁圆形五角星状,直径1~3毫米,厚约1毫米。外面为宿存花被,膜质,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土灰绿色或浅棕色;有的具三角形小翅5枚,排列如五角星状。顶面中央有柱头残痕,基部有圆点状果柄痕,及10条左右放射状的棱线。花被易剥离,内有 1粒小坚果,横生,果皮半透明膜质,有点状花纹,亦易剥离,种子褐棕色,扁平,形似芝麻,在扩大镜下,可见表面有点状花纹,中部稍凹,边缘稍隆起,内有马蹄状的胚,淡黄色,油质,胚乳白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灰绿、饱满、无枝叶杂质者为佳。
        地肤子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扫帚菜(东北);碱地肤(东北、陕西)的胞果,亦同等入药。其药材外形几无区别。华东以及湖南、湖北、贵州、山东等地,以同科植物藜的胞果,俗称“灰菜子”,作地肤子使用。藜的胞果呈钝三角球形, 稍压扁,径约1毫米;草绿色至暗绿色,花被紧抱果实,周围无膜质小翅,基部有短果柄,隆线5条。种子扁平圆球形,有光泽,上有放射状排列的线状花纹。气味与地肤子相同。本品以充实饱满、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三萜皂甙、油15%。绿色部分含生物碱。果实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 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正三十烷醇、饱和脂肪酸混合物,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尚含挥发油。
【化学鉴定】
(1)到本品粉末约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温浸40min,滤过,取滤液在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min,泡沫没有明显消失。(检查皂甙)
        (2)取本品甲醇浸出液2ml,加浓盐酸4~5滴及镁 粉少许,水浴上加热2min,显浅红色。(检查黄酮类)
        (3)取本品10g,加酸性水温浸30min,各取滤液2ml置4支试管中,分别加碘化铋钾试剂 、碘-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碘化汞钾试验剂均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4)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10g,置圆底烧瓶中,加15%硫酸30ml、氯 仿100ml,回流水解 2h,滤过,分出氯仿层,并回收氯仿至10ml,供点样用。另以剂墩果酸氯仿溶液为对照品。取上述溶液10μl,点于同一硅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环已烷(2:1:7)为展开剂,用5%磷钼酸乙醇试剂加热后显色,剂墩果酸显蓝色斑点。
【相关选方】
①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
        ②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
        ③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
        ④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⑤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僧深集方》)
        ⑥治雀目: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二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广济方》地肤子丸)
        ⑦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
        ⑧治胁痛,积年久痛,有时发动: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跳跃举重,卒得阴颓:白术五分,地肤子十分,桂心三分。上三物,捣末。服一刀圭,日三。(《肘后方》)
        ⑩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
【原生形态】
地肤,一年生草本,高约5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秋季常变为红色,幼枝有白柔毛。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7厘米,宽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短柔毛;幼叶边缘有白色长柔毛,其后逐渐脱落。花1朵或数朵生于叶腋,成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花被筒状,先端5齿裂,裂片三角形,向内弯曲,包裹子房,中肋突起似龙骨状,裂片背部有一绿色突起物;雄蕊5,伸出于花被之外;子房上位,扁圆形,花柱极短,柱头2。胞果扁圆形,基部有宿存花被,展开成5权横生的翅。种子1枚,扁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长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栽培于庭园。
【参考出处】
《神农本草经》
【功效分类】
【关 键 词】
除湿利尿    清热解毒    益精强阴    小便不利    淋病    带下    疝气    风疹    疮毒    疥癣    阴部湿痒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