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地蚕
综合查询:

地蚕介绍

药材名:
地蚕
拼音名:
Dican
英文名:
-
拉丁名:
Stachys sie-boldii Miq.
别名:
草石蚕,甘露子,滴露,甘露儿,土蛹,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地牯牛草,地纽
[字体:
【名称考证】
草石蚕(《本草会编》),地蚕(《日用本草》)、甘露子、滴露(《饮膳正要》)、甘露儿(《救荒本草》)、土蛹(《余冬录》)、宝塔菜(《中国植物图鉴》)、蜗儿菜(《江苏植药志》)、土虫草(《陆川本草》)、地牯牛草、地纽(《贵州草药》)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
【药用部位】
草石蚕的块茎或全草。
【性味归经】
①《饮膳正要》:“甘,平,无毒。”②《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辛。”归肺,肝,脾经。
【功效主治】
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全草0.5~1两,根1~2两;浸酒或焙干研未。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资源分布】
分布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会编》①《救荒本草》:“甘露儿,人家园圃中多栽。叶似地瓜儿,叶甚阔,多有毛涩,其叶对节而生,色微淡绿,又似薄荷叶,亦宽而皱。开红紫花。其根呼为甘露儿,形如小指,而纹节甚稠,皮色黪白”。②汪颖《食物本草》:“地蚕,生郊野麦地中。叶如薄荷,少狭而尖,纹微皱,欠光泽。根白色,状如蚕,即今甘露子也。四月采根,水满和盐为菜,茹之。”③《纲目》:“草石蚕,荆、湘、江、淮以南野中有之,人亦栽莳。二月生苗,长者近尺,方茎对节,狭叶有齿,并如鸡苏,但叶皱有毛耳。四月开小花成穗,一如紫苏花穗,结子如荆芥子。其根连珠状如老蚕,五月掘根,蒸煮食之。味如百合,或以萝卜卤及盐葅水收之则不黑。亦可酱渍、蜜藏,既可为菜,又可充果。陈藏器言石蚕叶似卷柏者,与此不同也。”
【化学成分】
全草含水苏碱(Stachydrine)、胆碱(Choline)、水苏糖(Stachyose)。
【相关选方】
①治风热感冒:草石蚕全草二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肺痨:草石蚕根四两。炖猪肺常吃。(《贵州草药》)
【原生形态】
草石蚕多年生草本,直立,基部有匍匐枝,枝端有螺丝形的块茎。茎高30~60厘米,方形,四棱,上有倒生的长刺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10厘米,宽1.5~6厘米,先端尖锐或长尖,基部心脏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有长柔毛;叶柄长1~5厘米。苞片披针形,两面有长柔毛。花2~6轮,每轮有花3~6朵,集成间断的穗形总状花序,顶生于枝梢;小花柄基部有1对脱落性的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外被腺状柔毛,5齿,齿端有针状尖;花冠淡红紫色,露出部分有腺状毛,冠筒内有毛圈,上唇直立而略反折,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2强,伸出于冠简外而盖于上唇之下;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湿润地或近水边。
【参考出处】
《本草会编》,《救荒本草》,《纲目》,汪颖《食物本草》
【关 键 词】
解表清肺    利湿解毒    补虚健脾    风热感冒    虚劳咳嗽    小儿疳积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