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打破碗花花
综合查询:

打破碗花花介绍

药材名:
打破碗花花
拼音名:
Dapowanhuahua
英文名:
Hupeh Anemone Herb
拉丁名:
Herba Anemones Hupehensis
别名:
野棉花根,大头翁,打破碗花花又名:野棉花、山棉花
[字体:
【名称考证】
打破碗花花、野棉花根(《四川常用中草药》)、大头翁(《陕西中草药》)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
【药用部位】
打破碗花花的根。
【性味归经】
苦辛,凉,有毒。①《陕西中草药》:“苦,凉,有小毒。”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二经。”
【功效主治】
杀虫、化积、消肿、散瘀。洽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
《陕西中草药》:“孕妇禁用。”
【炮制方法】
洗净、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药材鉴定】
干燥根呈长圆条形,弯曲,长短不一。外表暗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纹,并有突起的小根及根痕。根头部较粗,残留干枯的叶柄,密生灰白色茸毛。质脆,断面纤维性,淡黄棕色,有棕色射线。气微,味苦。产于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本品在甘肃等地区作白头翁用。本种的变种秋牡丹Anemone hupehensis Lem.var. Japonica (Thunb.) Bowles et Stearn具重瓣花;在长江以南地区栽培,间或野生。根亦供药用,功用与本品相同,称秋壮丹根。
【化学成分】
根及全草含白头翁素(anemonin)和三萜皂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 α-L-吡喃鼠李糖基-(1→3)-α-L –吡喃阿拉伯糖甙、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 →3)-α-L-吡喃鼠李糖基础-(1→2)-β-D-吡喃木糖甙,以及齐墩果酸。
【相关选方】
①治秃疮:野棉花一两,研粉,青胡桃皮四两,共捣烂外敷。
        ②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野棉花适量,捣烂外敷。
        ③治跌打损伤:野棉花一两.童便泡24小时,晒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五分至一钱,每日服二次。
        ④治疟疾:野棉花三钱,水煎服。(选方出《陕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
打破碗花花,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茎被白色柔毛,有分枝。叶为3出复叶,基生叶具长柄;中间小时片较大,卵形至心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两侧小时斜卵形;小叶不分裂或不明显的3或5浅裂。边缘具不等的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红色至苍绿色,两面均被疏毛。花茎高20~80厘米,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简单或2~3回分枝;总苞片2~3,对生或轮生,与茎生叶相似但较小;花萼5~6片,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成椭圆形,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聚合果球形;瘦果近卵形,长约3.5毫米,密生白色绵毛。花期7~10月。生于低山或丘陵区的山坡、沟边及路旁。
【参考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功效分类】
驱虫药     
【关 键 词】
杀虫    化积    消肿    散瘀    秃疮    疟疾    小儿疳积    痢疾    痈疖疮肿    瘰疬    跌打损伤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