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大戟
综合查询:

大戟介绍

药材名:
大戟
拼音名:
Daji-Radix
英文名:
Knoxia Root(红大戟)Peking Euphorbia Root(京大戟)
拉丁名:
Radix Knoxiae
别名:
下马仙;原植物①大戟 又名:荞,邛巨,龙虎草,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将军草,膨胀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穿山虎,一盘棋 ②红芽大戟又名:红毛大戟,红芽戟,南大戟
[字体: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
【药用部位】
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
【性味归经】
苦辛,寒,有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甘,大寒,有小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大毒。”
        入肺、脾、肾经。①《本草经疏》:“入肾、肝。”②《本草通玄》:”入肝、膀胱。”③ 《得配本草》:“入三阴,足太阳经。”
【功效主治】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用药忌宜】
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用药配伍】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②《药性论》:“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③ 《唐本草》:“畏菖蒲、芦草、鼠屎。”④《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之使,恶薯蓣。”⑤《纲目》: “得枣则不损脾。”③《本经逢原》:“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大戟与甘草配伍是禁忌;配木香,泻水逐饮;配甘遂、白芥子,行经络水;配大枣,逐水消肿;配干姜,温中回阳;配雄黄,祛寒解毒。
【炮制方法】
大戟: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或切片,晒干。
        醋大戟:取大戟段或片,加醋浸拌,置锅内用文火煮至醋尽,再炒至微干,取出,晒干。(大戟100斤,用醋30~50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大戟于槐砧上细锉,与海芋叶拌蒸,从已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②《纲目》:“凡采得大戟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③《本草通玄》:“大戟用枣同煮软,去骨,晒干。”
【资源分布】
①大戟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②红芽大戟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鉴定】
①京大戟 为植物大戟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5~20厘米,直径可达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侧根,顶端多膨大,上有许多圆形的地上茎痕,向下渐细,有纵直沟纹及横生皮孔与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灰棕色;气无,味苦涩。以根条均匀、肥嫩、质软无须者为佳。主产江苏,此外,四川、江西、广西等地亦产。
        ②红大戟为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又名:红毛大戟、红芽戟、南大戟。呈长圆锥形至纺锤形,多不分歧,偶有分歧者,长6~8~14厘米,直径0.6~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多扭转的皱纹,有时可见横生皮孔及支根残基或支根痕,顶端有地上茎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褐色至棕黄色。气微,味辣刺喉。以条大、肥壮、色紫红、坚实无须根者为佳。主产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此外,大戟科植物准噶尔大戟Euphorbia soongaricaBoiss的根,在新疆亦作大戟使用。历代《本草所载大戟,品种亦不止一种,但大多数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如《蜀本草》中所述的大戟,《本草图经》的“滁州大戟”、“并州大戟”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大戟”所述的形态都和大戟科大戟近似。此外,《本草图经》中的“河中府大戟”,似为豆科植物;《纲目》所称的“北方绵大戟”,似即今之绵大戟(参见“狼毒”条);至于茜草科的红芽大戟,《本草》中未见收载,但为目前大戟药材中使用最广的一种。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2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散有多数乳汁管,直径30-90μm,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射线宽广;导管大多径向排列,其旁散有单个或成束的非木化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53μm,偶见方晶。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大戟勿用附生者,若服,令人泄气不禁,即煎荠尼子汤解。”②《本草图经》:“大戟,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③《纲目》:“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地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化学成分】
①大戟根含三萜成分(为大戟甙Euphorbon等)、生物碱、大戟色素体Euphorbia A,B,C等。新鲜叶含维生素C110~112毫克%。
        ②红芽大戟根含游离蒽醌类0.56% 及给合性蒽醌类0.25%。根含大戟甙(euphornin)约0.7%,由大戟甙元(euphornetin)与D-葡萄糖、L- 阿拉伯糖缩合而成。另含树胶、树脂,还含生物碱。含4种蒽醌化合物为3-羟基巴戟醌(3-hydroxymorindone);1,3,5,6-四羟基-2-甲基蒽醌)、虎刺醛(damnacanthal)、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及1,3,5-三羟基-2-甲基-6-甲氧基蒽醌(红大戟素);尚有2种有机酸为丁香酸和另一结构未定的有机酸。
【相关选方】
①治水肿: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活法机要》)
        ②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妙)二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大戟散)
        ③治水气肿胀:大戟一两、广木香半两。为末,五更酒服一钱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补之。忌咸物。(《纲目》)
        ④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⑤治腹水胀满,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牵牛子一钱五分,红枣五个。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三因方》控涎丹)
        ⑦治黄疸小水不通:大戟一两,茵陈二两。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
        ⑧治温疟寒热腹胀:大戟五钱,柴胡、姜制半夏三钱,广皮一钱,生姜三片。水二大碗,煎七分服。(《方脉正宗》)
        ⑨治晚期血吸虫病:京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研粉,每日服三分,于早饭后一小时用开水一次吞服,连续一至二次为一疗程,总剂量约四至五克。同时每日在肿大肝脾处用艾温灸三十分钟和内服丹参合剂(丹参五钱,马鞭草五钱)以助肝脾缩小。在治疗期间必须禁忌食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原生形态】
①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部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雌、雄花均无花被,花序基部苞叶近肾形;萼状总苞内有雄花多数,每花仅有雄蕊1,花丝细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仅有雌蕊1,子房圆形,花柱3,顶端分又,伸出总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凸起物。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
        ②红芽大戟(《小儿药证直诀》) 多年生草本,高0.3~1米。块根通常2~3个,纺锤形,红褐色残棕褐色,直径0.5~2厘米。茎直立,分枝少或不分枝,小枝具2行小绒毛;托叶通常4枚,与叶柄合生,呈刚毛状。叶对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成线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短茸毛,,尤以脉上为多。顶生聚伞花序;花两性,淡紫红色或有时白色,无柄;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长2~3毫米,喉部密被长毛,先端4裂;雄蕊4,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卵形或椭圆形,有4~8棱。种子2枚,具有肥厚的珠柄。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阳地。
【参考出处】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纲目》
【功效分类】
泻下药    峻下逐水药    
【相关药材】
高山大戟    钩腺大戟    青海大戟    兰叶大戟    长角大戟    窄叶大戟    细叶大戟    红大戟    
【关 键 词】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水肿    水臌    痰饮    瘰疬    痈疽肿毒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