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赤石脂
综合查询:

赤石脂介绍

药材名:
赤石脂
拼音名:
Chishizhi
英文名:
Halloysit
拉丁名:
Halloysitum Rubrum
别名:
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字体:
【名称考证】
赤石脂 (《本经》),赤符(《吴普本草》)、红高岭(《增订伪药条辨》)、赤石土(《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吃油脂(《中药志》)、红土(《药材学》)
【科目来源】
硅酸盐类矿物
【药用部位】
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
【性味归经】
甘、涩,温。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味甘酸辛,大温,无毒。”③《日华子本草》:“温,无毒。”④《长沙药解》:“味甘酸辛,性涩。”
        入脾、胃、大肠经。①《本草衍义补遗》:“赤入小肠,白入大肠。”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③《本草经疏》:“入手阳明,兼入手、足少阴经。”④《本草新编》:“入脾与大肠。”
【功效主治】
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黄疸,疥癣,衄血,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
有湿热积滞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大黄。畏芫花。”②《药性论》: “恶松脂。”③《日华子本草》:“畏黄芩、大黄、官桂。”④《本草经疏》:“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忌,自非的受寒邪,下痢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不可全仗收涩;滞下本属湿热积滞,法当祛暑除积,止涩之药,定非所宜,慎之慎之。”
【用药配伍】
1、配血余炭,涩肠止泻,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2、配白石脂:赤石脂偏入血分,涩肠止泻,固下止血,生肌收口;白石脂偏入气分,收涩固肠,止血止带,两药配伍,一血一气,气血双调,收敛止泻固涩止血力强,并有吸着作用,对肠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3、配禹余粮:余禹粮甘涩,入气分,固涩大肠,止泻止血,两药合用,一血一气,均取其“涩可固脱,重可达下”之功能。
        4、配干姜,既能温脾散寒,又可涩肠止泻,主要用于治疗脾胃阳虚,肠胃不固之久泻久利,或利脓血,色暗不鲜之证。
        5、配伏龙肝,伏龙肝辛温,专入脾胃,善于温经止血,以赤石脂涩肠固脱为主,伏龙肝佐之,以加强收敛止泻止血之药力,宜用于脾土寒,大肠滑脱之下利便血,腹中冷痛等。
        6、配乌贼骨,可治崩漏下血及外伤出血。7、配炮姜,治痢下白冻。
【炮制方法】
煅石脂:拣净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药材鉴定】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光滑如脂。质细腻,易砸碎,断面平滑,吸水性强,用舌舔之粘舌。有泥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易碎,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
        显微鉴定:本品于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微带黄褐色。结晶极细,一般偏光显微镜的放大数倍根本不能分辩其晶粒界限;低负突起或低正突起,很不明显。干涉色很低。几乎似均质体。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多水高岭石呈棒状集合体。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其组成如下:硅42.93%、铝 36.58%、氧化铁及锰4.85%、镁及钙0.94%、水分14.75% 。赤石脂与高岭土极其相似,事实上赤石脂在150~200 ℃,尚余二分子的水时,即成高岭土。普通的赤石脂是带红色的,但由于它所含氧化铁、氧化锰的多寡,故颜色可从白、灰,以至青绿、黄、红、褐等色;而高岭土则比较纯粹,故多为白、灰色。主含含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即多水高岭石(又称埃洛石);与其它矿物如高岭石AL4[Si4O10](OH)8、水云母 KAL2[(OH)2(SiAL)4O10]等共生;其组合情况各产区也不同。尚含少量Fe(Ⅲ)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和铁(Ⅱ)、钙、镁、钠、钾、碳、磷等元素。
【化学鉴定】
用X射线衍射法鉴定本品较为理想,由于赤石脂实际是几种矿物的天然混合物,故在核对标准d值时注意可能与之伴生的矿物,综合己有的报导,可能与多水高岭石组合成赤石脂的矿物有:高岭石、水云母(又称伊利石)、白云母、蛇纹石、蒙脱石、石英、明矾石、赤铁矿、赫铁矿、长石等。尚有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和差热、热重分析法作鉴定。由于本品主要成分埃洛石(即多水高岭石)的差热、热重曲线较典型,选录如下:吸热,79℃,相当脱水;吸热,510℃相当晶格破坏,羟基逸出变为非晶质;放热,1003℃ 相当于转变为AL2O3和石英。
【相关选方】
①治少阴病下利脓血者: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热,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伤寒论》桃花汤)
        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③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干姜各-两,胡椒半两。同为末,醋和丸梧子大。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七十丸。(《本草衍义》)
        ④治小儿疳泻:赤石脂杵罗为末如面,以粥饮调半钱服。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斗门方》)
        ⑤治痢后,躽气下,推出肛门不入:赤石脂(拣去土)、伏龙肝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半钱敷肠头上,频用。(《小儿药证直诀》赤石脂散)
        ⑥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赤石脂一两,白芍一两,干姜一两(炮裂,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血痔下血至多:赤石脂、白矾(烧令汁尽)、龙骨各一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一百枚。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枣汤下二十丸,日再,以差为度。(《圣济总录》赤石脂丸)
        ⑧治小便不禁:牡蛎(白者)三两,赤石脂三两(捣碎)。上同研匀,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盐汤送下。(《普济方》牡蛎丸)
【原生形态】
多水高岭土单斜晶系。很少成结晶状态,多数为胶凝体。白色通常染有浅红、浅褐、浅黄、浅蓝、浅绿等色。新鲜断面具蜡样光泽,疏松多孔的则呈土状光泽。有平坦的贝壳状断口。硬度1~2。比重2.0~2.2,随水分子的含量而有变化。性脆。可塑性强。有土样气味,致密块状者在干燥时可裂成碎块。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参考出处】
《神农本草经》
【功效分类】
收涩药    
【关 键 词】
涩肠    收敛止血    收湿敛疮    生肌    久泻    久痢    便血    脱肛    遗精    崩漏    带下    溃疡不敛    黄疸    疥癣    衄血    肠风下血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