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白薯莨
综合查询:

白薯莨介绍

药材名:
白薯莨
拼音名:
Baishulang
英文名:
-
拉丁名:
Dioscoreahispida Dennst.
别名:
白米茹粮,山仆薯,山薯,板薯
[字体:
【名称考证】
白薯莨 (《生草药性备要》) ,白米茹粮(《陆川本草》),山仆薯、山薯、板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科目来源】
薯蓣科植物
【药用部位】
白薯莨的块茎。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②《本草求原》:“苦,寒。”③ 《陆川本草》:“辛苦,寒,有毒。”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熬膏贴。
【用药忌宜】
忌内服。
【资源分布】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古籍考证】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薯莨,薯块和枝有毒。含薯蓣皂甙等。中毒症状:误吃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考虑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如出现昏迷,可注射强心兴奋剂,给氧;腹部剧痛可用复方樟脑酊止痛。民间疗法:据广州草药医师介绍:一.生姜一两榨汁,和米醋二两,甘草三钱,用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先含漱,后内服;二.岗梅半斤,用清水五碗煎至二碗,饮服。”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薯蓣碱(Dioscorine)。印度产者,只含痕迹的皂甙。
【原生形态】
白薯莨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质,小的略呈圆球形,大的常有分裂。外表黄褐色、苍白色或灰白色,肉白色或黄色。茎粗,圆柱形,略有刺,长可达30米。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枚,薄纸质,具短柄,下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中央1枚椭圆形或长圆形,很少倒卵形,长可达15厘米,基部钝或浑圆,5脉;侧生叶较小,极偏斜,基部也常有5脉。花小,单性,排列成穗状花序;雄花序圆柱形,密被柔毛,有花约40朵,苞片短于花,花被6裂,2轮排列,外轮圆形,长不及1毫米,内轮较长而厚,雄蕊6;雌花序花疏离,雌花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花柱3,分离。蒴果具短柄,被柔毛,3瓣裂,有3翅。种子具翅。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山坡旷地、山谷、疏林或密林中。
【参考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关 键 词】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痈疽肿毒    梅毒    下疳    跌打损伤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