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白豆蔻
综合查询:

白豆蔻介绍

药材名:
白豆蔻
拼音名:
Baidoukou
英文名:
Round Cardamom Fruit Java Amomum Fruit
拉丁名:
Fructus Amomi Rotundus
别名:
多骨,壳蔻,白蔻
[字体:
【名称考证】
白豆蔻、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
【药用部位】
白豆蔻的果实。本植物的花(豆蔻花)、果壳(白豆蔻壳)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辛,温。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入肺、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功效主治】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② 《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疟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风,而因于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③《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④《本经逢原》:“忌见火。”
【用药配伍】
配砂仁,开胸顺气、行气止痛;配陈皮,理气健脾;配杏仁、薏苡仁,宣上畅中渗下;配厚朴,和胃理气化湿;配藿香,温中化湿、行气止呕;配丁香,温中祛寒。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
【资源分布】
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鉴定】
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黄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人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黄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白豆蔻,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雕;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之。”②《本草图经》:“白豆蔻,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番舶者佳。”③《纲目》:“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④广西产一种“桂白蔻”,又称“土白蔻”,为Alpinia sp.的果实,《证类本草》所图之广州白豆蔻,可能即为此类。桂白蔻形与白豆蔻相似,但表面土黄色至淡棕色,种子褐色,味辣而苦,有类似草果的不愉快香气。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a-及 r- 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白豆蔻种子含挥发油约2.4%、油中主成分为d-龙脑(d-borneol)、d-樟脑(d-camphor)及桉油精。还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苧烯、伞花烃、松油烯、α-松油醇和α-蛇麻烯。
【化学鉴定】
薄层层析:取白豆蔻、爪哇白豆蔻适量,粉碎后加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对-聚伞花烃为对照品,已烷展开后用10%磷钼酸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相关选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原生形态】
白豆蔻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茎直立,圆柱状,高2~3米。叶2列,无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7.5厘米,罕达10厘米,先端狭渐尖,基部狭,边缘近波状,两面光滑,叶舌长达7毫米,先端2裂,被长硬毛。穗状花序生于根茎上,花茎连花梗长达8厘米;有卵圆形的鳞片,鳞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绢毛;苞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被纤毛,灰色,长达3厘米;小苞片管状,3齿裂,稍被绢毛,长15毫米;花萼管状,3裂,被长柔毛,裂片刷状;花冠透明黄色,管部狭,长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裂片钝,长约1厘米,唇瓣倒卵形,长1.6厘米,先端微呈3裂状,中间厚,被微柔毛,黄色或带赤色条纹;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3毫米;花丝宽而有沟,长5毫米,花药长3毫米,药隔附属物3裂,3裂片等长,长方形反折;蜜腺2枚,半圆柱状,长2毫米;子房下位,被绢毛,3室,胚珠多数。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灰白色,3爿裂。栽培于热带地区。
【参考出处】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图经》,《纲目》
【功效分类】
【相关药材】
白豆蔻壳    
【关 键 词】
行气    暖胃    消食    宽中    气滞    食滞    胸闷    腹胀    噫气    噎膈    吐逆    反胃    疟疾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