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鹌鹑
综合查询:

鹌鹑介绍

药材名:
鹌鹑
拼音名:
Anchun
英文名:
拉丁名:
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 Temmminck et Schlegel
别名:
鹑鸟,循,宛鹑,亦喉鹑,红面鹌鹑
[字体:
【名称考证】
鹑鸟(《毛诗传》)、循(《禽经》注)、宛鹑(《广志》)、亦喉鹑(《动物学大辞典》)、红面鹌鹑(《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科目来源】
雉科动物
【药用部位】
鹌鹑的肉或全体。
【性味归经】
甘、平入大肠、心、肝、脾、肺、肾经
【功效主治】
益气补虚、厚肠止痢、祛湿通痹。治泻痢,疳积,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煎汤或烧存性研末。
【资源分布】
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更北地区,迁徒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
【古籍考证】
出自崔禹锡〈食经〉 ①《埤雅》:“鹑有两种,有白鹑,有丹鹑。丹鹑,色赤黄而又锐上秃下,夏出秋藏,飞必附草。”②《本草衍义》:“鹑,初生谓之罗鹑 ,至初秋谓之早秋,中秋已后渭之白唐。”③《纲目》:“鹑,大如鸡雏,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甚肥,雄看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则群飞,昼则草伏,人能以声呼取之,畜令斗搏。”
【原生形态】
鹌鹑体长约16厘米。形似鸡雏,头小尾秃。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头顶黑而具栗色的细斑,中央纵贯以棕白色冠纹,两侧亦有同色的纵纹,自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喉等均淡砖红色。上背栗黄色,散有黑色横斑和蓝灰色的羽缘,并缀以棕白色羽干纹;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粟黄色纤细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缘;背面两侧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纹,极为鲜丽。两翼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淡橄榄褐色,杂以棕白色黑缘的细斑;初级飞羽大多暗褐而外翈缀以锈红色横斑。胸栗黄色,杂以近白色的纤细羽干纹。下体两侧转栗色,散布黑斑,并具较大的白色羽干纹,至下胁尤形宽阔而显著。腹以次近白。脚短,淡黄褐色。冬季常牺于近山的平原,潜伏杂草或灌丛中。主食谷类和杂草的种子。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更北地区.迁徙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
【参考出处】
《埤雅》,《本草衍义》,《纲目》
【关 键 词】
益气补虚    厚肠止痢    祛湿通痹    泻痢    疳积    湿痹    
声明:用药安全网对药品信息准确性和合法性不做任何担保,仅供参考!
安全用药指南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