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网
 
首 页 | 言论篇 | 资讯篇 | 医者篇 | 患者篇 | 借鉴篇 | 法律篇 | 心声篇 | 法律点评
 
医患关系--言论篇
医患关系--资讯篇
医患关系--医患篇
医患关系--榜样篇
医患关系--借鉴篇
医患关系--法律篇
医患关系--心声篇
医患关系--法律点评
医患关系资讯篇

医患“橡皮筋”的博奕


2007-03-17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弹性系数,是说任何物体的伸缩都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撕扯力度超过了这个范围,断裂现象也就随之发生。以橡皮筋为例,你轻拉它,它会伸长,但如果用两个力朝相反方向撕扯,断裂现象就随时可能发生。
     这让人联想起了日趋白热的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仿佛是撕扯橡皮筋朝相反方向运动的两个施力物体,撕扯力度如果超过了橡皮筋的伸缩范围,橡皮筋迟早要断裂。
     眼下医生和患者正撕扯这根橡皮筋,展开了博弈。撕扯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医疗纠纷的不断出现,看到了医闹事件的层出不穷,也看到了 “ 看病难、看病贵 ” 成为当今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这根橡皮筋绷得如此之紧?橡皮筋还能撑多久?如何能让橡皮筋在这场博弈中保持完好?如何做到张弛有度?一系列的问题引人思考。本期,本刊将对医患关系这一常讲常新的话题再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眼下,医患关系再度被推上烽火浪尖。下面三件纵深发展的事只是医患关系现状的一个缩影。透过这三件事,读者就可以自己判断医患关系现在的紧张状况,可以判断期间的伸缩程度是否已经超过了其弹性系数。
     医患矛盾的纵深发展
     白衣盔甲秀
     说也有趣,一夜间,白衣天使一改常态,脱下护士帽戴上钢盔:不仅值班医生在诊室内戴着钢盔给病人诊断,护士戴着钢盔为病人打针,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杂工和财务人员也戴上了钢盔,这令人好生奇怪。怎么回事?难道硝烟战火触及医院了?出生在新时代的我们,仿佛只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战士们头戴钢盔,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匍匐前进,没想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此神速地燃及到了医院。
     这一幕就在不久前真真实实地在深圳市山厦医院上演了。众多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戏称之为 “ 钢盔秀 ” 。据媒体报道,钢盔秀的上演起因于该医院与一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生纠纷,连日来医生护士遭受一伙人围攻谩骂,为了安全,医院才出此下策。这下我们终于有点眉目了: “ 钢盔秀 ” 的出现是医院为了让整个社会对 “ 医闹 ” 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医院对 “ 医闹 ” 的出现表达无奈的一种方式。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并非创意,也不是无厘头模式下衍生的创举。而是医院方面在遭到 “ 医闹 ” 时让医护人员戴上头盔等防护工具,加强自身防护,以防不测的权宜之计。
    “ 医闹 ” 起初是为了维护在医疗纠纷中利益受到侵害的弱者 —— 患者的权利。后来衍生为一些非法要债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后,以帮忙出面摆平事件为借口,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达成分成比例后,以患者家属身份出面,参与和医院的调解。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从 “ 钢盔秀 ” 到 “ 医闹 ” ,本质上都起源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的非和谐处理,是医患关系恶化后的产物。
    “ 医闹 ” 现象有多严重,让医院出此下策?
    1 月 10 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刊登一则消息,中国医师协会日前完成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 3 年来, “ 医闹 ” 现象在全国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全国部分省市调查 “ 医闹 ” 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 115 所被调查医院里, 2004 年度、 2005 年度、 2006 年度 “ 医闹 ” 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 89.58 %、 93.75 %、 97.92 %;平均每所被调查医院发生 “ 医闹 ”  的次数分别为 10.48 次、 15.06 次、 15.31 次;平均每家医院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 20.58 万元、 22.27 万元、 30.18 万元。
由此可观,医患关系正日趋紧张。
     行业调查凸显矛盾
     医患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近些年又呈现何种趋势?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 3/4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职业环境 “ 较差 ” 和 “ 极为恶劣 ” 的达 60% 之多。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 66 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 5 起以上,打伤医师 5 人;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 71 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 3 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 502 起,致伤、致残 90 人。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转行的逐年增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不愿让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
     而另据卫生部门统计数字表明,医疗事故近几年非但没有增加,却明显减少   。但奇怪的是,医疗纠纷却成倍、几十倍地增加。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增多, “ 医闹 ” 频繁出现。由这三者推理,得出的结论无非是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
     医患关系调查老题新做,调查结果却是日新月异。每次临近的调查与前一次相比,都能得出医患关系再度趋于白热化,成为大家关注焦点的结论。让人晕眩的专业术语,让人上火的恶劣态度,让人心急的就医环境,让人受惊的医学技术,让人头痛的医疗纠纷 …… 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医患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医患关系恰似一根橡皮筋,医生和患者如果都紧抓不放,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破裂。
     矛盾升级触人心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无疑给本已零下多少度的医患关系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效果。前些日子,一篇题为《我为什么逃离医院》的帖子在网络上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优秀的医学毕业生逃离医院,某地 2700 多名医生被拉下医疗岗位,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医生尚且如此,患者的境遇就更为糟糕。患者家属为了一些医疗事故诉讼无门,最后倾家荡产的故事不胜枚举。医院、医生、患者之间仿佛永远都隔着难以捅破的窗纸,这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逐步升级。
    “ 看病难 ” 、 “ 看病贵 ” 恐怕是目前老百姓们最头痛的问题,而当人们走进医院,更让人为之头痛的问题便是 “ 医患关系 ” 的处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年底发布《 2007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 “ 看病难、看病贵 ” 已成为最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医患之间沟通的不顺畅无疑加重了患者看病的困难程度。
    “ 医生们都收红包,红包少了就不给好好看病 " ; “ 护士态度一点都不好,态度不积极,技巧也不熟练,让我们实在没法不抱怨 ” ; “ 患者们对医生一点都不理解 ” ; “ 现在科学就发展到这种程度,有些病就是难以治愈的,患者不该对我们提这么高的要求。 ” 医生和患者各执一词,双方都各自讲各自的道理,却很少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没有沟通,即便两者关系再好也会出现矛盾,何况,医生和患者之间本来就关系敏感,没有沟通,矛盾不升级才怪呢。  
     医闹的粉墨登场、绝对权威的调查数字、社科院的蓝皮书 …… 三件纵深发展的事串成一个主题 —— 医患关系之间的橡皮筋越绷越紧。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ngY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06-2008 用药安全网
京ICP证050798号 网站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5-0039号
网址:www.yongyao.net 邮箱:webmaster@yongy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