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网
 
首 页 | 言论篇 | 资讯篇 | 医者篇 | 患者篇 | 借鉴篇 | 法律篇 | 心声篇 | 法律点评
 
医患关系--言论篇
医患关系--资讯篇
医患关系--医患篇
医患关系--榜样篇
医患关系--借鉴篇
医患关系--法律篇
医患关系--心声篇
医患关系--法律点评
医患关系法律篇

医患关系和谐才能消弭“医闹”


2007-03-17

共同面对疾病、本应是同一战壕战友的医生和患者,如今似乎越来越像敌人了。据媒体昨天报道,医院频受暴力冲击,医生屡遭暴力殴打,医患关系之紧张,去年已逐渐上升到暴力层次了。医患关系也因之成为广州“两会”的热门话题。而有政协委员称警察长驻才能保证医院安全,更是把这种关系生动而无奈地揭示到极致了。

     医患冲突大抵缘起医疗纠纷。当医疗纠纷无法心平气和消弭时,“闹”便成了患方的武器。一个怪胎——帮人大闹医院高额索赔从中提成的“医闹”,竟也因此而生。“闹”之极端则是暴力。正是嗜钱“医闹”推波助澜,放大了医疗纠纷,恶化了解决环境。

     但问题是,医患纠纷何以如此频发?沟通不畅、信任缺失,恐怕是关键。诚然,一些纠纷,祸起医生因医德低下或医术不精而治疗不当引致患者健康受损,但也有相当多的纠纷,在于双方缺乏有效沟通而致信息误读。医学具有专业性,患者与医生信息不对称,患者弱势,如双方不能就病情病理有效沟通,连处方都是天书,患者势必无法“理解”病情,一旦有“事”,必归责于医生。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引发的怨气,与彼时彼地一些医生医德沦丧不择手段盘剥病人招致的忿懑,大概也在潜意识里化作了道德标签——对医生的疑虑。

     纠纷一升级,当事患者不惜采取极端手段以达目的,静坐算是文明的了,砸医院、打医生,也成家常便饭。更有甚者,求助“医闹”,壮大声势。对这些非法行径,自然当坚决制止,决不姑息。但是,患者之“闹”其实也渗透着太多无奈,走司法途径是正路,可其路漫漫,费时费力费钱,成本高昂,且是以一己之力抗衡一个医疗机构。更何况,目前我国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往往是由医疗系统内其他医疗机构完成,难脱“官官相护”之嫌,司法之路实在艰险难卜。不管承认与否,求助“医闹”,在患者看来,是在医疗诉讼外寻求的另类“救助”。

     事实上,一些医院的确存在息事宁人,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闹”屡战屡胜,结果类似事件越闹越凶,陷入恶性循环。患者的弱者特征与法律的缺失,使施暴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惩处,暴力于是成风。暴力,危及医院、损及医生,最终也会损害广大患者利益,可以说,对谁都没好处。

     警察常驻医院,也许能减少乃至消除暴力事件于一时;医疗立法,能厘清责任,使惩处暴力有法可依。但这些只能治标,只要引致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事件升级的土壤还在,医院恐无宁日。而改善医疗服务,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才是治本之途。

     对此,政府与医生、患者三方谁都责无旁贷。政府要大刀阔斧改革不合理的医疗机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让医生无需为钱挖空心思。建立公平合理的医疗事故鉴定平台、便捷的维权通道和对违规医院和医生的惩处机制。医院要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医生要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热情服务,加强沟通。患者也应多理解与体谅医生的不容易,增强法律意识,多咨询,多交流。

医患关系和谐了,信任重建了,还会有那么多“医疗暴力”吗?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

来源:羊城晚报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YongY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06-2008 用药安全网
京ICP证050798号 网站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5-0039号
网址:www.yongyao.net 邮箱:webmaster@yongyao.net

用药安全网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