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胎儿,被医院误诊为 “ 畸形儿 ” ,对这一结果,产妇及其家属持有异议,要求转院但遭到拒绝,最后在强行出院的情况下,产妇在另一家医院产下一名 健康 婴儿。在与第一家医院交涉的过程中,电视台记者进行了暗访摄录。为了保全证据,保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产妇家 人 把偷录的电视资料录制成光盘,以备万一。这是一个令 人 深思的现象。曾经,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是以诚信、负责的形象展示在广大患者面前,而如今,令 人 遗憾的医患纠纷不时出现,医患之间不信任感在加深。为了在纠纷处理甚至是法律诉讼中占据主动地位,患者不得不设法取得必要的证据。
A 医院有过失患者留心眼
据介绍,产妇王丽(化名)今年 36 岁,家住南京鼓楼区, 2003 年 11 月 29 日住进某省级医院河西分院妇产科待产,在例行检查时,河西分院诊断为: “ 胎儿额部突出,有畸形可能,而且脐带绕颈两周。 ”
由于是高龄产妇,孩子又为巨大儿,理应实施剖腹产手术。可是医生告诉他们 “ 不要留下畸形儿,更不要做手术,否则最后只能留下刀疤,太不值得了。医院有规定:畸形儿是不能实施剖腹产的,目前只能是让其自然分娩,畸形儿很可能一出世就死亡,没有剖腹产的必要 ” 。对此,王丽及其家属犹如晴天霹雳,后悔没有在可以做 人 流的时间内查出这个结果,并将这个所谓的 “ 畸形儿 ” 处理了。尽管如此,王丽家属还是要求剖腹产,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医院的结论只有一个: “ 自然生产,试试看,生下来是活的就是活的,不行也没办法,且不能保证大 人 安全。一旦羊水栓塞,任何 人 也救不了产妇。 ”
出院遭拒成为教学工具
万般无奈下, 12 月 2 日早晨,王丽及其家属正式提出转院。可是院方坚决不让出院,并以做出院前检查为由,将王丽当成教学用具,骗至产房强行对她实施教学性检查。为了让十几名医护 人 员顺利实施这种非 人 性的检查,院方还给王丽强行滴注一种药物,使其失去反抗能力,接着由十几名医护 人 员(含年轻的实习生)对王丽下身进行反复检查两个多小时,其间王丽羊水被医生捅破。在疼痛难忍的同时王丽失去知觉,等她清醒过来时,听见有 人 说, “ 畸形儿要给医院留个标本! ”
媒体干预转院产下 健康 儿
11 时许,在新闻媒体的干预下院方才同意让王丽出院。 人 命关天的紧急时刻,王丽家属提出请院方出一辆救护车转院,费用由王丽家属出,但遭到院方的拒绝,并称王丽家属的要求太过分。无奈,王丽家 人 联系了 “120” 救护车。转至二附院时已是 11 时 50 分,此时,由于该院强行为王丽滴注药物致使她失去知觉,致使她和胎儿生命都已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二附院医生立即紧急手术,王丽在 12 时 25 分剖腹生出一 8 斤 2 两的 健康 女婴。
产妇家属提供录像证据
险情过后,王丽家属找到该院,对其做法进行了交涉,没想到他们竟将一切责任推到 B 超身上,称 “ 要讨说法去找科学家去 ” 。对于十几名医生和实习生非 人 道的反复检查并捅破羊水的行为,一名医生说这叫 人 工破膜。至于将王丽当做教学用具,医院却不承认。为了讨一个说法,王丽家属向媒体投诉,一家电视台已对此进行了暗访,他们已将电视台的节目拷了下来,将作为证据向医院讨一个说法。昨天下午,王丽家属向记者提供了这套录像资料。
“ 打官司医院奉陪到底 ”
记者随即采访了这家医院,该院一负责 人 说,王丽因年龄偏大且停经 40 多周、不规则腹痛 6 小时,于 2003 年 11 月 29 日 20 点 50 分进入该院。王丽曾于 1993 年 9 月自然分娩一女孩。此次妊娠晚期曾于 2003 年 10 月、 11 月在妇幼保健医院两次 B 超检查,影像有异常。进入河西分院后于 2003 年 12 月 B 超检查认为胎儿有畸形可能。
孕妇王丽入院后提出剖宫产要求。为慎重起见,院方于 2003 年 12 月 2 日将王丽带至产房进行阴道检查,发现她的胎膜已自破,当时王丽对医师的处理并未提出任何异议。不久,王丽家属在产房门口大吵大闹,要求把王丽带走,带领多位家属冲进接产室门口,严重阻挠医院的正常工作,不管医护 人 员怎么解释,他们仍强行要求出院。由于产妇羊水已破,生命攸关之际,医院采取了种种抢救办法,但是王丽家属吵闹得更加厉害。见此情况,医院答应他们出院,但按规定病危产妇出院必须要有家属签字方可出院,直到电视台记者赶来,在记者的劝说下他们才同意签字出院。
对于畸形儿一事,这名负责 人 称:这不算是误诊,院方通过 B 超检查只是怀疑胎儿有畸形的可能,这在医疗上是允许的,医生也不可能把产妇王丽作为教具。王丽家属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甚至和医院打官司来解决问题,医院将会奉陪到底!至于他们请电视台的记者进行暗访偷拍有关情况这也无所谓,相信法律是公正的!(记者 张旭 黄苏娟 实习生 王宁 马莉 侯佳嘉 魏坤)
B 病 人 来投诉请入录像室
其实众多的患者采取偷拍、偷录等非常做法当属无奈之举。一位患者就曾经这样说过: “ 现在的医患纠纷中,患者仍然属于弱势地位,没有 人 能为我们举证,我们为了讨回公道就只能自己为自己找证据。 ”
就在患者们为了证据大伤脑筋的同时,南京各家医院也没有闲着。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南京的一些医院已开始采取类似的方式将医患交涉的过程拍摄下来。广州路上一家医院医政处的工作 人 员告诉记者,随着现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医院常被这些纠纷搞得焦头烂额,经常遇到患者和家属无理取闹的情况。有时明明医护 人 员没有说的话,患者和家属就一口咬定是他们说的,甚至要求精神赔偿。有时,医患双方发生冲突,明明是家属先动的手,医护 人 员根本没有还手,但家属就说医护 人 员动手打了他们,赖在医院不走。现在大家都同情患者,都称他们是弱者,事实上医护 人 员也有有苦说不出的时候。经历的纠纷多了,医院的工作 人 员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使用录像来留下最有力的证据。凡是到他们医院医务处来的患者和家属,他们都会将他们主动带到医务处旁一间装有摄像头的会议室,将大家交谈的全部过程都录下来,并留存作资料,等将来万一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自己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
据记者了解,采取这一做法的医院还不止这一家,很多医院都多了个心眼,有的采用偷偷录像的方式,有的则采取录音的方式。当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C 偷拍可商榷互信是关键
患者和医院互相打起 “ 间谍 ” 战的同时,也透露出这样的一个信息:现代的社会中,医患双方面临着信任危机。
南京市医学会薛邦秘书长指出,现在的医疗纠纷较多,患者和医院双方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加强。偷拍这样的方式所保留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法院的裁定。在他们的鉴定过程中,还没有遇到偷拍所保留的证据。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的崔武律师则指出:患者通过媒体暗访这样的方式维权并没有错,媒体是在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医院安装摄像头进行偷偷拍摄,明显是侵犯了病 人 的隐私权。南师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老师则指出,医患双方为保留证据而互相的偷拍,确实说明了双方产生了 “ 信任危机 ” 。一个 人 做事可以保留证据,同样一个单位也可以保留证据,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 “ 防范 ” ,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适当的防范都是可取的,患者和医院的做法都无可非议。
今年的 “3·15” 即将到来,其主题是诚信和维权。维权的基础是诚信,而诚信的丧失,则 是维权案例愈演愈烈的根源。呼唤医患之间重建互信,铲除猜疑,是本文的出发点。
来源:大中华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