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分类
 

      我们认为应将血压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和药源性三大类十四种,生理性的有:家族遗传性、运动性、精神性、妊娠性四种;病理性的有:胆固醇增高血管粥样硬化型、肝胆型、胃肠型、肾性、内分泌功能紊乱、栓塞性、疼痛性、颅脑病变、主动脉狭窄等九种以及药源性高血压。这种分类法较传统高血压分类要具体明了,各种类型高血压容易区分;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可操作性。如胃肠型高血压,是胃肠疾患导致的,如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将它列入原发性范围,降压药并没有效果。因为此类血压高是由胃肠内气体不畅通,胃肠内大量的气体膨胀压迫了腹腔血管;另一个原因是胃肠内的气体排放不出,又加重了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压力,从而使血压增高,患者只要呃气、放矢,血压就会恢复正常。由于受原发性高血压概念的束缚,故临床上从来不去考虑与胃肠疾患有关,对这种血压高只好长期服降压药来扩张血管,殊不知扩张血管的降压药长期服用,造成血管平滑肌松驰,最后不但血压降不下来,反而出现血管扩张无力,全身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脑部缺血缺氧,这是临床上最容易忽视的一种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临床分类

一、生理性高血压
      1.家族性高血压。与家庭父母遗传有关,无任何症状和不适,一般不需服药,预后好。
      2.运动性高血压。由运动所致,运动后血压高,呼吸加速,休息即可恢复,不需服药,预后好。
      3.精神性高血压。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所致,易发怒,心情不悦、精神紧张后出现,精神调养或适当选用调节精神的药物后恢复,预后好。
      4.妊娠性高血压。指部分妇女怀孕后出现的血压高,多于怀孕三个月后出现,并伴下肢浮肿或无其它不适,生产后自然恢复,用中药升提子宫对血管的压迫也可缓解,预后好。

二、药源性高血压
       因其它疾病用药不当(如肾上腺素、避孕药等)引起的血压高,多于服药时血压升高,停药后就会恢复正常,或适当选用扩张血管药物后恢复正常,预后良。

三、病理性高血压
      1.血管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由血脂胆固醇增高引起血管硬化所致,血压偏高伴头晕,血脂、胆固醇均增高,身体有温热感。治疗以降血胆固醇为主,饮食调节是关键,适当服用降压药物控制。本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死亡,预后不良。
      2.肝性高血压。由肝胆疾患所致血压高,伴心烦易怒、头痛如裂、口苦、小便黄灼热,严重时有口角抽动、手中震颤。中医治疗以疏肝利胆平肝熄风为主,必要时选用降压药物控制。
      3.胃肠型高血压。由胃肠疾患所致,伴头重如裹或昏闷不适、胃肠胀、胸闷、气喘心悸、耳鸣、燥热、大便不正常、肩颈胀等。治疗以降低腹部压力、加强胃肠蠕动、减少腹腔血管阻力为主。可反复发作。
      4.肾性高血压。由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高等引起,伴水肿等,临床检查可见尿中出现蛋白、管型、红白细胞,肾上腺皮质增高,醛固酮异常等。治疗需查清肾病原因,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本型病变时间较长,可出现肾衰而死亡或肾腺其它后遗症。
      5.疼痛性高血压。由其它疾病的疼痛引起动脉痉挛所致,治疗以解除引起动脉痉挛的原因——疼痛为主。
      6.脑栓塞性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堵塞血管使血压升高,伴半身不遂。治疗需通经活络、疏通脑血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7.内分泌功能紊乱性高血压。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甲亢)引发高血压,伴心悸、心烦、精神紧张不安、抑郁、气促、血管收缩感等。治疗需针对致病因素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8.脑性高血压。由颅内肿痛或脑创伤所致,伴头痛如裂、呕吐。可借助CT等物化检查确诊,手术治疗为主。
      9.主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由主动脉狭窄所致,伴心悸、气喘、头昏,CT确诊,手术治疗为主。


(来源:为民医生网)
 
Copyright YongY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2006-2008 用药安全网
网址:www.yongyao.net 邮箱:webmaster@yongy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