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异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 10% 。
2. 尿常规检查 黄疸前期后一阶段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开始呈阳性反应,黄疸期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减少。
3. 肝功能检查 包括以下五项:
(1) 血清酶测定 于黄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开始升高,血清胆红素于黄疸前期末升高。血清 ALT 高峰在血清胆红素达高峰之前 ,一般在黄疸消退后 1 至数周恢复正常。测定 ALT 有助于早期 肝炎 的诊断。 ALT 升高并无特异性,单项 ALT 较正常值升高 2 倍以上,排除其他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免疫学动态观察才有诊断价值。急性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多以单项 ALT 升高为特点。一般血清中 ALT 含量的高低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重型肝炎时黄疸迅速加深, ALP 反而下降,呈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淤胆型肝炎时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升高,但不如肝外梗阻性黄疸显著。肝损害严重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也有参考价值。
(2) 色素代谢功能测定
常用有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尿三胆检查。黄疸型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者升高更显著,同时伴有 ALP 及 r 谷氨酰转肽酶 (γ-GT) 明显升高。无黄疸型可选用腚青绿 (ICG) 滞留试验或磺溴酞钠滞留试验,有助于诊断。
(3) 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及 肝硬化 的指标。急性肝炎常常正常。
(4) 其他 凝血酶原活动度 ≤40% 对诊断重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50% 显示有发展为重型肝炎倾向。血清胆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见于梗阻性黄疸。
(5) 特异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 -HAV IgM 是确诊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灵敏的方法。若抗 -HAV IgM 阳性即可确诊为现症感染,若阴性可以排除。
4. 影像学检查 B 型超声、 CT 等,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有助于肝炎的判断。
5.HAV 抗原抗体及 HAV-RNA 检测
(1) 抗 -HAV IgM 甲型肝炎特异性抗体 -( 抗 -HAV IgM) 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 1 ~ 2 月抗体滴度下降, 3 ~ 4 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 (SPRIA) ,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 -HAV IgM 假阳性,应引起注意。
(2) 抗 -HAV IgG 当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出现症状时,血清中即可检出抗 -HAV IgG ,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渐升高,病后 3 月达高峰, 1 年内维持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维持数十年甚至终身。如双份血清的抗 -HAV IgG 滴度,恢复期血清有 4 倍以上增高,可诊断甲型肝炎。常因患者就诊较晚,采不到早期血清,也得不到抗体滴度增长 4 倍的结果,所以临床上基本不用此诊断方法。抗 -HAV IgG 主用于检测人群免疫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6. 免疫电镜检查 HAV 颗粒 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排毒高峰主在潜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驱期和病后 1 周内采取粪便标本,可检测出 甲肝 病毒抗原 (HAV Ag) ,也可检出 HAV 颗粒,因 HAV 无慢性携带状态,因此,在粪便中检出 HAV 颗粒,即可证明为近期感染。由于从粪便排出 HAV 时间较短,当患者诊断为肝炎时,有的排毒已停止,故此时从粪便中未检出 HAV ,也不能除外 HAV 的近期感染。因检测 HAV 需要一定的条件,故本法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7.HAV-RNA 利用克隆的 HAV cDNA 片段制成探针,采用 cDNA-RNA 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甲型肝炎急性期血清和粪便中的 HAV-RNA 。自从聚合酶链反应 (PCR) 应用于临床以来,提供了检测 HAV-RNA 更敏感的方法。用逆转录 PCR(RT-PCR) 法,先用逆转录酶将 HAV-RNA 转为 cDNA ,然后再进行 PCR 检测。 HAV-RNA 阳性,为 HAV 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
|